[發明專利]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汽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72366.2 | 申請日: | 2012-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2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席玉嶺;王華拓;鄭素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2 | 分類號: | 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002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折壁式 踏板 機構 具有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汽車。
背景技術
在車輛發生嚴重碰撞,防火墻向駕駛艙方向發生較大位移時,固定于防火墻上的真空助力器及制動泵總成、踏板支架等會一同后移,助力器頂桿會帶動踏板臂后移,非常容易造成駕駛員小腿的嚴重傷害。
在《C-NCAP管理規則(2012年版)》中,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試驗速度由56km/h提高到64km/h,車輛變形會更加嚴重,踏板的后移量也會更大,這勢必對駕駛員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在消費者對車輛碰撞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加強對駕駛員的保護是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在2.1.1.1.5小腿部位評分中,對駕駛員小腿的的傷害評判標準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該部位最高得分為2分,最低得分為0分。
小腿部位得分通過測量假人相關指標而產生,其評價指標有:脛骨指數(TI)和小腿壓縮力,每一個指標對應最高分均為2分。
高性能限值:脛骨指數(TI)0.4??????小腿壓縮力2kN
低性能限值:脛骨指數(TI)1.3??????小腿壓縮力8kN
因此,需要一種安全等級高、能夠避免碰撞時踏板臂后移的汽車,以保護駕駛員的安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等級高、能夠避免碰撞時踏板臂后移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汽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種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包括踏板支架和通過旋轉軸安裝在所述踏板支架上的踏板臂,所述旋轉軸的兩端固定在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上,所述踏板臂連接在所述旋轉軸的中部,所述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還包括在碰撞時能夠壓斷所述踏板支架的至少一個側壁的碰撞塊。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和碰撞塊用于一起固定在車身上,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位于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之間,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一側呈楔形,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的形狀與所述碰撞塊的后端的形狀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和碰撞塊用于一起固定在車身上,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位于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之間,所述碰撞塊的后端兩側均呈楔形,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的形狀與所述碰撞塊的后端的形狀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碰撞塊的后端在正常狀態下不接觸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設計有在碰撞時變形斷裂結構。
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汽車,具有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所述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包括踏板支架和通過旋轉軸安裝在所述踏板支架上的踏板臂,所述旋轉軸的兩端固定在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上,所述踏板臂連接在所述旋轉軸的中部,所述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還包括在碰撞時能夠壓斷所述踏板支架的至少一個側壁的碰撞塊。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和碰撞塊一起固定在車身上,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位于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之間,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一側呈楔形,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的形狀與所述碰撞塊的后端的形狀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和碰撞塊一起固定在車身上,所述碰撞塊的后端位于所述踏板支架的兩側壁之間,所述碰撞塊的后端兩側均呈楔形,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的形狀與所述碰撞塊的后端的形狀相適應。
進一步地,所述碰撞塊的后端在正常狀態下不接觸所述踏板支架的側壁。
進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架的前端設計有在碰撞時變形斷裂結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當發生碰撞時,碰撞塊能夠壓斷踏板支架的至少一個側壁,使旋轉軸脫落,進而使踏板臂也脫落,從而能夠有效避免踏板臂后移對駕駛員小腿的傷害,提高車輛碰撞得分,滿足了整車碰撞的安全等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略去了踏板臂);
圖2為圖1所示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略去了踏板支架);
圖4為本發明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的原理示意圖一;
圖5為本發明的折壁式踏板潰縮機構的原理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723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