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康復訓練的踝關節擾動刺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72274.4 | 申請日: | 2012-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0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季林紅;隋建鋒;程嘉;梁梅;楊尚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1/00 | 分類號: | A61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張文寶 |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康復訓練 踝關節 擾動 刺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康復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康復訓練的踝關節擾動刺激裝置,可應用于腦血管疾病、腦或脊柱損傷等中樞神經損傷等患者早期康復治療。
背景技術
中心神經系統受到損害的疾病,例如腦卒中、脊椎損傷、腦外傷等疾病的病人來說康復與否直接影響能否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在疾病致殘致死率中,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居首,致死率僅次于惡性腫瘤居第二位。大多數腦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的喪失。已有研究和臨床實驗表明早期的康復治療可以時此類患者恢復大部分運動功能。目前對于腦卒中等中樞神經損傷患者通常采用治療師一對一的手法治療,效率低、強度大。通常患者在腦卒中后前11周內接受行走能力康復治療的效果遠大于11周后接受治療:當損傷是輕/中度損傷時,康復可以在第3周后開始,但不宜在第9周后開始;當損傷嚴重時,康復也應在第6周到第11周內開始。目前市場上比較缺少適用于早期康復治療的下肢康復訓練裝置,而現有的適用于早期康復治療的下肢康復系統也存在不足之處:(1)任務主要局限在運動膝關節和髖關節上,(2)腳部運動信息無法刺激到大腦皮質,(3)運動的刺激方式過于單一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市場上產品的現狀,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用于康復訓練的踝關節擾動刺激裝置,以達到刺激大腦運動皮質區的作用。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裝置由支撐系統、連接部分和釋放系統三部分組成;
所述支撐系統的結構為:腳部支撐板通過粗軸與連接板鉸接;腳板分為相互鉸連的兩部分,一部分與連接板固接,另一部分搭于腳部支撐板上;
所述連接部分的結構為:電磁鐵固定架和連接板分別通過螺栓與機器人平臺足底往復運動機構連接,電磁鐵固定架和連接板跟隨機器人平臺上足底往復運動機構運動;電磁鐵固定于電磁鐵固定架上;
所述釋放系統的結構為:第一細軸與連接板鉸接,第二細軸與腳部支撐板嵌入連接;第一細軸與第二細軸平行布置;兩個軸連接件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細軸和第二細軸連接;扭簧套裝在第一細軸上,其一端折彎后與軸連接板固定,另一端與電磁鐵固定架固接;電磁鐵通過鋼絲繩與第二細軸連接。
所述腳部支撐板的自由端設置一個螺釘,用于調節腳部支撐板與腳板之間的角度,實現踝關節不同的靜態角度。
所述與扭簧連接的軸連接板和電磁鐵固定架上分別設置圓孔,用于固定扭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針對患者患病早期不同的訓練目標提供高效率的康復任務,能夠為踝關節提供一種非節律性擾動。在訓練患者相應肌肉群的同時,刺激患者與之相關聯的體神經和大腦神經,使得康復訓練更系統更完整。
訓練機構運動靈活,布局合理,穩定可靠,外觀簡單,易于被患者接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中標號:
1-腳板;2-腳部支撐板;3-粗軸;41-第一細軸;42-第二細軸;5-軸連接件;6-扭簧;7-電磁鐵固定架;8-電磁鐵;9-連接板;10-機器人平臺足底往復運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康復訓練的踝關節擾動刺激裝置,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由支撐系統、連接部分和釋放系統三部分組成。整體外形尺寸長×寬×高=200×50×80mm3。
所述支撐系統的結構為:腳部支撐板2通過粗軸3與連接板9鉸接;腳板1分為相互鉸連的兩部分,一部分與連接板9固接,另一部分搭于腳部支撐板2上。腳部支撐板2的自由端設置一個螺釘,用于調節腳部支撐板2與腳板1之間的角度,實現踝關節不同的靜態角度。
所述連接部分的結構為:電磁鐵固定架7和連接板9分別通過螺栓與機器人平臺足底往復運動機構10連接,電磁鐵固定架7和連接板9跟隨機器人平臺上足底往復運動機構10運動;電磁鐵8固定于電磁鐵固定架7上。
所述釋放系統的結構為:第一細軸41與連接板9鉸接,第二細軸42與腳部支撐板2嵌入連接;第一細軸41與第二細軸42平行布置;兩個軸連接件5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細軸41和第二細軸42連接;扭簧6套裝在第一細軸41上,其一端折彎后與軸連接板5固定,另一端與電磁鐵固定架7連接;與扭簧6連接的軸連接板5和電磁鐵固定架7上分別設置圓孔,用于固定扭簧6;電磁鐵8通過鋼絲繩與第二細軸42連接。
工作時,通過電磁鐵8驅動機構,實現第二細軸42與腳部支撐板2凹槽的分離,達到瞬間泄力的效果,對踝關節產生非節律性的刺激。作為動力源的電磁鐵8停止工作時,在扭簧6預緊力的驅使下,第二細軸42回到腳部支撐板2的凹槽內,恢復原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722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