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步進雙頭剝離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71681.3 | 申請日: | 2012-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6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鄭吉宏;王均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源電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12 | 分類號: | H02G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步進 剝離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步進雙頭剝離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廢棄的導線有多種處理方法,一是直接焚燒,這樣對環境的影響較大;二是將導線放到化學溶劑中浸泡,使之軟化,再將金屬中心抽出,實現塑料外殼與金屬中心分離的效果,但此類化學溶劑的排出對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三是采用專門的剝離機對導線進行剝離,現有的剝離機多是先將導線的塑料外殼進行環向切割后再擠壓,使塑料外殼處于松弛狀態,然后再將塑料外殼與金屬中心分離,但這樣通常的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步進雙頭剝離機,以提高導線的剝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步進雙頭剝離機,包括框架、剝離工作臺、剝離馬達、剝離氣爪以及頂壓氣缸,其中,所述剝離工作臺設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剝離馬達與所述剝離氣爪相連,所述剝離氣爪設在所述剝離工作臺兩側的框架上,所述頂壓氣缸設置在所述剝離工作臺上方的框架上。
作為優選,所述剝離氣爪和頂壓氣缸為對稱設置的兩組。
作為優選,所述剝離工作臺底部的框架上設置有一滑道,所述滑道與所述剝離工作臺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剝離工作臺由一移位氣缸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框架上還設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設置有操作面板。
作為優選,所述框架上還設置有一操作按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剝離氣爪來實現剝離動作,簡單快捷,只需一個步驟,有效提高了所述步進雙頭剝離機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進雙頭剝離機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進雙頭剝離機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進雙頭剝離機的左視圖。
圖中:10-框架、20-剝離工作臺、21-滑道、30-剝離氣爪、40-剝離馬達、50-頂壓氣缸、60-控制箱、61-控制面板、70-操作按鈕、80-移位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發明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照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步進雙頭剝離機,包括框架10、剝離工作臺20、剝離馬達40、剝離氣爪30以及頂壓氣缸50。其中,所述剝離工作臺20設在所述框架10上,所述剝離馬達40與所述剝離氣爪30相連,所述剝離氣爪30設在所述剝離工作臺20兩側的框架10上,所述頂壓氣缸50設置在所述剝離工作臺20上方的框架10上。具體地,將待剝離的導線反放置到剝離工作臺20上,啟動所述步進雙頭剝離機,頂壓氣缸50頂住導線的兩端,剝離馬達40帶動剝離氣爪30進行剝離動作,剝離完成后,頂壓氣缸50和剝離馬達40回到初始動作,剝離動作完成。本發明中通過剝離氣爪30來實現剝離動作,簡單快捷,只需一個步驟,有效提高了所述步進雙頭剝離機的工作效率。
請繼續參照圖1~3,作為優選,所述剝離氣爪30和頂壓氣缸50為對稱設置的兩組,實現對所述導線的雙向剝離。
請繼續參照圖1~3,作為優選,所述剝離工作臺20底部的框架10上設置有一滑道21,所述滑道21與所述剝離工作臺20對應。較佳的,所述剝離工作臺20由一移位氣缸80控制,所述移位氣缸80控制剝離工作臺20在滑道21上移動。
請繼續參照圖1~3,作為優選,所述框架10上還設置有控制箱60,所述控制箱60上設置有操作面板61。所述控制箱60控制所述步進雙頭剝離機的整體運動狀態,并且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控制面板61設置好相應的剝離要求,以實現各種規格產品的剝離。
請繼續參照圖1~3,作為優選,所述框架60上還設置有一操作按鈕70,用于開啟所述步進雙頭剝離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源電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未經信源電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716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