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殺蟲組合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9413.8 | 申請日: | 2012-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5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蘇建亞;鄭雪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57/16 | 分類號: | A01N57/16;A01N43/90;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稻縱卷葉螟 殺蟲 組合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組合物,即一種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喹硫磷的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屬于復配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殺蟲劑的混用是當前害蟲化學防治中提高防效、擴大殺蟲譜以及延續害蟲產生抗藥性最常用策略之一。但并不是任何農藥都能互相組合使用,農藥組合使用會產生增效、相加或拮抗三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即便是兩種農藥之間的復配,由于配比不同增效程度也不一樣,有的甚至是拮抗作用。通過試驗篩選出的增效明顯的組合物,不但可以提高對鱗翅目害蟲的防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延緩稻縱卷葉螟抗藥性的產生。
組合物配方的室內篩選采用共毒系數法:
毒力指數(TI)=(標準藥劑的LC50/供試藥劑的LC50)×100
混劑實際毒力指數(ATI)=藥劑A單用的LC50/藥劑A和B混用的LC50)×100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ATI(A)×a+ATI(B)×b
a:表示藥劑A在混劑中的百分含量;
b:表示藥劑B在混劑中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數CTC=(混劑實際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
根據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的規定,混劑配方增效的判斷標準為:共毒系數大于120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80-120,為相加作用;共毒系數小于80,為拮抗作用。
最佳配比的選擇以混劑的共毒系數和LC50(或LD50)值兩個指標來衡量,即共毒系數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實測毒力指數最大)。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mamectin?benzoate)是農用抗生素阿維菌素B1結構修飾物,其主要作用方式是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觸殺作用。近年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制劑用于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棉鈴蟲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價位較高,限制了該藥在我國廣泛使用。喹硫磷(Quinalphos)是一種有機磷殺蟲劑,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為神經毒劑。在植物上有良好的滲透性,可用于水稻、棉花、果樹、蔬菜上防治多種害蟲。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喹硫磷的組合物,它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高的毒力,能夠降低稻縱卷葉螟等其他害蟲的防治成本。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稻縱卷葉螟效果較好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與喹硫磷復配的殺蟲劑組合物。
本發明的殺蟲劑組合物主要成分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與喹硫磷,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1:219-1:99.通過與喹硫磷進行合理的復配,經一系列的篩選試驗,選擇增效明顯的組合物,增強速效性,降低農藥成本是本發明的關鍵所在。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喹硫磷按上述比例混配,保持了單機本身的優點,而且混劑用藥量降低,藥效大幅度提高,彌補了單劑的不足。
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能夠增強神經遞質如谷氨酸鹽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從而使大量的氯離子進入神經細胞,使細胞功能喪失,擾亂神經傳導,發生不可逆轉的麻痹。喹硫磷則是作用于乙酰膽堿酯酶的有機磷類殺蟲劑。兩種農藥對害蟲的作用機理不同,能夠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是輪替藥劑的備選。
3.上述混劑配比合理,對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的毒力較強,共毒系數較高,具有較強的增效效果,是一類高效、低毒、害蟲難以產生抗藥性的混配制劑。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0375mg/L
喹硫磷????3.7125mg/L
曲拉通????0.375mg/L
丙酮??????3.09375mg/L
實施例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0375mg/L
喹硫磷????4.4625mg/L
曲拉通????0.45mg/L
丙酮??????3.70mg/L
實施例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0375mg/L
喹硫磷????4.8375mg/L
曲拉通????0.48mg/L
丙酮??????4.02mg/L
實施例4: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0375mg/L
喹硫磷????5.5875mg/L
曲拉通????0.562m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94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