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有效
申請號: | 201210367173.8 | 申請日: | 2012-09-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7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發明(設計)人: | 郭永昌;張洪贊;陳巧玲;朱培罡;張巧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9/00;A61K35/6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 瘀血 痹通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痛丸(即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中成藥,其劑型為丸劑)。
背景技術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骶髖關節、脊柱、引起強直和纖維化。大多數患者骶髖關節首先受累,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的腰骶疼痛,腰背疼痛,有僵硬感,晨起尤為明顯,腰部活動受限,晚期脊椎強直,出現脊柱駝背畸形,部分患者可影響外周關節,影響髖關節可造成股骨頭壞死。本病起病隱匿,首發癥狀多變,缺乏特異性,極易被誤診而延誤治療,重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疾病。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強直性脊柱炎好發于青壯年(10-4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20-30歲。在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為0.3%,本病以男性多發,男女之比國內報道為10:1。
隨著強直性脊柱炎治病因素研究的深入,雖然對其治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但大多研究表明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臨床診治方面盡管還有許多困惑,但在治療方面,也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績。目前常用的治療藥物有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慢性作用藥物、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和中成藥等。口服藥物為非甾體抗炎藥、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和生物制劑等。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作為傳統的治療藥物,在治療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該類藥物在胃腸道及其腎毒性方面的副作用,使其臨床應用受到較大限制。慢性作用藥物在減緩或阻止病情的發展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較多,除了消化道反應外,還有神經系統、白細胞減少、皮疹、骨髓抑制、肝臟損害、肺部病變等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盡管具有很強的消炎、鎮痛作用,但由于其不能很好的控制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發展,不能減緩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且有較多的副作用,長期使用弊大于利,一般不作為常規使用。近年來國內外開發了新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劑來緩解和改善病情,但由于輸液反應、遲發性變態反應、感染機會以及價格昂貴等,使得臨床用藥受到極大限制。外科治療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脊柱椎體截骨糾正畸形。手術后風險大,價格昂貴,病人痛苦,愈合緩慢,更甚致殘,會形成治標不治本之弊。
近幾十年來,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用中醫藥理論對強直性脊柱炎的各種臨床表現進行辨證分析,提出了溫陽散寒,補腎強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等治療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同時由于中藥大多無副作用,不良反應少,尤其是對生殖系統無不良影響。故近年來對于強制性脊柱的中成藥的研制開發越來越受到關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根據目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現有狀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痛丸(即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中成藥,其劑型為丸劑)。本發明瘀血痹通丸在臨床中起到辨證施治,按病因化解,運用到臨床,一般服藥10天后,病人臨床癥狀減輕,疼痛緩解,有效的縮短了病人的治療時間,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利用本發明瘀血痹痛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其治療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高達93.8%。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瘀血痹痛丸由原料藥三七35~55份、當歸65~80份、丹參60~80份、紅花40~55份、威靈仙40~60份、川芎45~55份、延胡索40~60份、沒藥35~55份、片姜黃35~55份、川牛膝40~55份、黃芪45~65份、醋香附35~55份、何首烏45~65份、桃仁40~50份、赤芍40~55份、地龍40~50份、全蝎14~28份、蜈蚣10~16份、桑枝35~55份和烏梢蛇30~50份制備而成。
根據上述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所述瘀血痹痛丸由原料藥三七35~40份、當歸65~70份、丹參60~65份、紅花40~45份、威靈仙40~45份、川芎45~50份、延胡索40~45份、沒藥35~40份、片姜黃35~40份、川牛膝40~45份、黃芪45~50份、醋香附35~40份、何首烏45~50份、桃仁40~45份、赤芍40~45份、地龍40~45份、全蝎14~20份、蜈蚣10~16份、桑枝35~40份和烏梢蛇30~35份制備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未經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71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酸吸收結晶裝置及其工藝流程
- 下一篇:一種鎮靜催眠藥物制劑及其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