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身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6810.X | 申請日: | 2012-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91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熊旭鋼;劉偉;周誼;周躍良;任少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特種車輛技術中心 |
| 主分類號: | B62D23/00 | 分類號: | B62D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劉麗君 |
| 地址: | 432000***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身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身。
背景技術
在車輛的車身設計制造領域,通常可分為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前者沒有獨立的車架,車身由骨架、殼體和底板以及隔艙板組成,其中骨架又分為底艙骨架和桁架,殼體包括前圍板、后圍板、左側圍板、右側圍板、頂板,殼體上設置有門、窗、艙蓋等。車身就作為安裝各個總成和承受各種載荷的基體,整個車身構件全部參與承載;而后者有獨立的剛性車架,車身與車架分開,各自為獨立總成,車身通過懸置彈性地固定在車架上。現有技術中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無貫穿始終的主縱梁,骨架未形成相對封閉的框架,需借助殼體共同承載,整體彎曲和扭轉剛性較差,有較大的載荷需求時,就無法滿足抗彎及抗扭剛度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整體彎曲剛性和扭轉剛性較好的車身。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車身,包括車身骨架和殼體,所述殼體將車身骨架圍住,所述車身骨架由底艙骨架和桁架組成,所述底艙骨架包括對稱貫穿底艙骨架底部的左主縱梁、右主縱梁,所述左主縱梁、右主縱梁之間通過若干底部主橫梁進行連接;所述桁架由兩個左右對稱的頂部縱梁和連接所述兩個頂部縱梁與所述底艙骨架之間的連接架組成,所述兩個頂部縱梁對稱貫穿所述桁架頂部;所述左主縱梁、右主縱梁分別為“Z”字形縱梁,呈倒梯形,所述左主縱梁、右主縱梁與鉛垂面的夾角在6°-12°的范圍內。由于左主縱梁、右主縱梁對稱貫穿骨架底部,保證了車身整體的彎曲、扭轉剛度,提高了車身承受各種靜態、動態載荷的能力,也保證了行駛系的空間;左主縱梁、右主縱梁之間通過若干底部主橫梁進行連接,兩個頂部縱梁對稱貫穿桁架頂部,有效提高了車身的抗彎剛度。
所述桁架各部件與左主縱梁之間設有第一加強板和第一加強筋,所述桁架各部件與右主縱梁之間設有第一加強板和第一加強筋。使得桁架與左、右主縱梁的連接可靠,增強了桁架承受縱向和側向沖擊的能力。
所述桁架各部件之間設有過渡第二加強筋。避免了桁架連接處局部應力集中,增強了桁架承受靜態、動態載荷的能力。
所述左主縱梁上開設的大孔處均設有第二加強板,所述右主縱梁上開設的大孔處均設有第二加強板。避免了左、右主縱梁局部應力集中,增強了左、右主縱梁結構的疲勞耐久性。
所述殼體上的門、窗、艙蓋處均設有加強框。避免了局部應力集中,增強了殼體結構的疲勞耐久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整個車身構件全部參與承載,各構件承載時相互牽連和協調,可使車身質量小而整體彎曲和扭轉剛性強;同時,在受到攻擊或發生碰撞時,車身具有均勻受載和將載荷擴散的能力,提高了載員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車身骨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車身主縱梁、底部主橫梁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車身,包括車身骨架和殼體,殼體將車身骨架圍住,殼體包括前圍板、后圍板、左側圍板、右側圍板、頂板、殼體上設置有門、窗、艙蓋,骨架與殼體共同承載,各構件承載時相互牽制和協調,具有均勻受載和將載荷擴散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車身的強度和剛度。其車身骨架由底艙骨架和桁架組成,如圖2所示,底艙骨架包括對稱貫穿底艙骨架底部的左主縱梁8、右主縱梁1,左主縱梁8、右主縱梁1之間通過多根底部主橫梁4進行連接,保證了車身整體的彎曲、扭轉剛度,提高了車身承受各種靜態、動態載荷的能力。如圖1所示,桁架由兩個左右對稱的頂部縱梁2和連接兩個頂部縱梁2與底艙骨架之間的若干個連接架3組成,兩個頂部縱梁2對稱貫穿桁架頂部,提高了車身的抗彎剛度;左主縱梁8、右主縱梁1分別為“Z”字形縱梁,呈倒梯形,左主縱梁8與鉛垂面的夾角為9°,右主縱梁1與鉛垂面的夾角為9°,充分保證了行走系的空間。車身骨架通過若干布置的連接架3將左主縱梁8、右主縱梁1、兩個頂部縱梁2連接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剛性框架結構,整個車身骨架前后貫通、上下相連、左右相接,形成牢固、穩定的結構,可以承擔整車的各種載荷,而且,由于車身骨架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框架結構,車身受力點分布均勻,在受到攻擊或發生碰撞時,載員的安全性得以提高。桁架各部件與左主縱梁8之間設有第一加強板和第一加強筋7,桁架各部件與右主縱梁1之間設有第一加強板和第一加強筋7。桁架各部件之間設有第二加強筋5。左主縱梁8上開設的大孔處均設有第二加強板6,右主縱梁1上開設的大孔處均設有第二加強板6。殼體上的門、窗、艙蓋處均設有加強框。避免了局部應力集中,增強了殼體結構的疲勞耐久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特種車輛技術中心,未經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特種車輛技術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681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儲料稱重裝置
- 下一篇:一種帶伸縮車廂的電力試驗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