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梯狀二維寬線觀測系統(tǒng)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66027.3 | 申請日: | 2012-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98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寧宏曉;章多榮;李國順;尹吳海;吳永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劉天語;周慧麟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維 觀測 系統(tǒng)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地震資料采集參數設計,主要是一種梯狀二維寬線觀測系統(tǒng)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復雜山地一般都是構造運動強烈變形區(qū)域,地表和地下結構都十分復雜,發(fā)育多種類型的強能量噪音,原始資料信噪比極其低。地震波場極其復雜,資料成像非常困難。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山地地震勘探技術有了很大發(fā)展,但在一些極其復雜的地區(qū),地震資料品質仍然沒有取得突破,嚴重制約了相關地區(qū)的油氣勘探開發(fā)進展。
現(xiàn)有二維觀測系統(tǒng)設計,根據物理模型和試驗資料論證面元大小確保地質目標橫向分辨率的要求、足夠的排列長度確保對陡傾地質體的采樣、適宜的覆蓋次數確保疊加速度和剩余靜校正求取,這樣的觀測系統(tǒng)適應于原始資料有一定信噪比的區(qū)域。在低信噪比區(qū),常規(guī)二維觀測系統(tǒng)不滿足資料成像的要求,于是發(fā)展了以常規(guī)二維觀測系統(tǒng)為基礎的橫向大組合技術,目的是壓制側面噪音提高原始資料品質,這樣的觀測方式適應于側面噪音方向性極強且組合時差較小區(qū)域,在地形起伏劇烈的區(qū)域受限。于是針對地形劇烈起伏的低信噪比區(qū),發(fā)展了寬線觀測技術,但以往的寬線采集方法,一般只考慮增加橫向接收線數來提高覆蓋次數,而對線與線之間連續(xù)壓噪考慮不足,造成寬線橫向壓噪能力大大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應地形起伏劇烈的區(qū)域的梯狀二維寬線觀測系統(tǒng)設計方法。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步驟實現(xiàn):
1)采集地震以及井資料,或應用已知地震剖面、速度譜及井資料,提取目的層雙程反射時間、地層傾角時差及疊加速度或地層埋深信息,結合地質任務要保護的頻率確定面元大小、排列長度。
2)應用探區(qū)已知的地震解釋剖面和構造圖、速度譜或井資料,提取地層傾角及層速度信息,結合地質任務要保護的頻率確定最大寬度。
步驟2)所述的最大寬度是保護最短視波長的有效波能夠同相疊加而限定的橫向寬度。
3)調查探區(qū)側面干擾波的視速度、視周期、組數以及強度或應用已獲取的單炮資料計算強折射干擾波的視波長,確定最小寬度。
步驟3)所述的最小寬度是壓制最強側面干擾波而限定的橫向寬度。
4)用表層模型速度、厚度資料計算組合時差限制的最大組合基距,確定最大接收線距。
步驟4)所述的最大接收線距是保護檢波器組合不壓制有效波而限定的最大組合基距。按照有效波不受畸變,步驟4)所述的計算有效波不應畸變。
5)根據多次疊加統(tǒng)計效應設計的期望覆蓋次數確定接收線數;
步驟5)所述的確定接收線數是:接收線數減1后乘以接收線距應等于觀測系統(tǒng)寬度,接收線距不大于最大接收線距,觀測系統(tǒng)寬度不小于最小寬度且不大于最大寬度;
6)根據工區(qū)隨機噪音的相干半徑,確定檢波器組合的組內距;
7)以接收點為中心,將檢波器沿橫向和縱向分別對稱組合成基本單元,橫向組合基距等于接收線距,縱橫組合基距等于道距;
8)將基本單元按照檢波器縱向和橫向匹配組合。
步驟8)所述的匹配組合是接收線與接收線間的基本單元在橫向上銜接,同一接收線的基本單元在縱向上銜接,形成梯狀二維觀測系統(tǒng)。
本發(fā)明克服了以往二維觀測系統(tǒng)壓噪特性的不連續(xù)性、接收線間聯(lián)合壓噪能力差、空間采樣不足造成的假頻噪音及橫向大組合造成的組合時差對有效波和靜校正的不利影響及照明強度不夠等方面的不足,實現(xiàn)了空間連續(xù)壓噪,從而真正實現(xiàn)接收線間聯(lián)合橫向壓噪,同時本發(fā)明也彌補空間采樣不足避免假頻噪音,有利于提高原始資料品質和成像剖面信噪比。本發(fā)明適用于散射噪音發(fā)育、原始信噪比低,需要增強橫向壓噪能力及高覆蓋次數的地區(qū)。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采集地震以及井資料,或應用已知地震剖面、速度譜及井資料,提取目的層雙程反射時間、地層傾角時差及疊加速度或地層埋深信息,結合地質任務要保護的頻率確定面元大小、排列長度。
面元大小≤地層傾角時差(單位:米/毫秒)除以2倍的保護頻率(單位:赫茲)
排列長度≈等于地層埋深
2)應用探區(qū)已知的地震解釋剖面和構造圖、速度譜或井資料,提取地層傾角及層速度信息,結合地質任務要保護的頻率確定最大寬度。
步驟2)所述的最大寬度是保護最短視波長的有效波能夠同相疊加而限定的橫向寬度。
最大寬度Wy為CDP面元橫向寬度的兩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60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