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獺蛤和澳洲獺蛤雜交育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5785.3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5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彭慧婧;鄒杰;楊家林;童萬平;文雪;蔣艷;蘇瓊;陳瑞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6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獺蛤 澳洲 雜交育種 方法 | ||
1.大獺蛤和澳洲獺蛤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雜交育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貝的選購與運輸:分別選擇體表光滑無損傷,健康強壯,水管及斧足部完整且伸縮有力,規格為16-20個/kg的野生大獺蛤成年貝和野生澳洲獺蛤成年貝;采用常規帶水空氣壓縮機充氧的運輸方式或采用冰袋將水溫降至16-20℃,帶水充氧使含氧量達到5-10mg/L,并用保溫箱包裝的動輸方式;
(2)親貝的馴養:親貝培養池水深1.2-1.7m,池底鋪沙20-30cm,親貝培育密度控制在底面積每平方米20-30個,親貝送達培養池后,調節水溫和鹽度,使培養池水溫是16-20℃,鹽度是25-28,每日進行溫度與鹽度的調節,溫度提升不大于0.8-1℃,鹽度調節不大于0.8%-1%,當調節至與所在海區的自然海水的溫度和鹽度相同時,不再人為調節,親貝培養期間每日沖洗沙底,換水1-2次,換水量100%-150%,投喂優質單胞藻餌料,大獺蛤的親貝培養池培育水體中投放50-100個cell/ml的單胞藻餌料;澳洲獺蛤的親貝培養池培育水體中投放30-60個cell/ml的單胞藻餌料;
(3)人工受精與雜交:取馴養后10-20天的獺蛤親貝,剖開各自分出雌、雄親貝,按雄貝比雌貝1∶13-17的比例,分別從貝中取出精子和卵子,精子吸取時選用親貝活力強,性腺發育好的個體,把卵子細胞放入濃度10-30mg/L的含氨海水中,靜置激化10-15min,分別以澳洲獺蛤為父本、大獺蛤為母本,或澳洲獺蛤為母本、大獺蛤為父本進行雜交,從盛裝精子的容器中倒出上層活力好,不互相黏結的精子,將精子液與卵子液混合均勻進行人工授精,控制精子量,避免過量;
(4)孵化與選優:控制孵化水溫在20-30℃及孵化海水鹽度25-32范圍內,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中由300-500目篩網制作的小網筐內進行集中孵化,大量充氣保證受精卵處于半懸浮狀態,孵化池進行微流水,水溫22-28℃時,經過8-12h后擔輪幼蟲出現,至18-22h發育成直線絞合幼蟲即“D”型幼蟲;當受精卵完全發育“D”型幼蟲后,收集幼蟲,取上層集群的活力好的幼蟲于幼蟲培養池中培育,沉在下層活動力較差的幼蟲淘汰;
(5)浮游幼體培育:將選優出來的幼蟲按3-5個/ml海水的密度放入培養池中進行培育,培育期間每天投喂單胞藻餌料,投喂量根據培養池中所剩的餌料量進行投喂,前期保持餌料量每立方米培育水體中有2-4×104個細胞的單胞藻餌料,當幼蟲到達殼頂幼蟲期保持餌料量每立方米培育水體中有3-6×104個細胞的單胞藻餌料,培育期控制水溫在23-30℃,鹽度在25-32,培育過程連續常規充氣增氧,每3天徹底換水一次;
(6)幼體變態與稚貝培育:浮游幼蟲經過8-10天的培育,棒狀足在兩殼緣間伸縮,幼蟲殼長達到300-320μm時,利用虹吸法,收集上層活力好的幼蟲放入新的培養池進行培育,培養池內每平方米掛2-3串附著基,附著在附著基上的幼蟲在培養池中繼續培育,期間每日流水一次,換水量80-100%,單胞藻餌料投喂根據稚貝攝食情況而定,附著的幼蟲在未分化出雙水管時,保持餌料量每立方米培育水體中有5-8×104個細胞的單胞藻餌料,當雙水管形成后,餌料以1h左右過濾完培養池內的所有餌料作為投餌標準;培育期間控制水溫在20-30℃,鹽度在25-32,經過20-40天培育,殼長長至2-3mm時,稚貝可投放至海區進行中間培育;
7.海區中間培育:潮水漲落對培育海區進行交換,潮水帶入的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提供稚貝生長所需的餌料,中間培育采用沉筐培育方式進行,沉筐利用竹、藤或塑料筐,規格是45-50cm×55-65cm×15-25cm,加干凈中粗沙,厚度13-18cm,搬運至中培地點,當稚貝培育至2-3cm時,可出苗至海區進行養殖;
在整個雜交培育期間,環境條件是海水溫度20~30℃,鹽度23%-35‰,pH值8.0-8.6,溶解氧(DO)4-8,化學耗氧(COD)0.5-1.0mg/L,氨氮(NH3-N)0.2-0.6mg/L,海水中的細菌通過施用海水益生菌,調節并提高海水中有益菌的比例,降低疾病發生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獺蛤和澳洲獺蛤雜交育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益生菌指的是:康源綠洲生物有限公司的EM菌原液,施放量為每立方米海水中含益生菌濃度5-10×108cfu。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578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中耳炎的外用藥物
- 下一篇:一種聚羧酸減水劑的濃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