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物鏡驅動裝置和包括該物鏡驅動裝置的光拾取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4629.5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214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森本俊一;松崎伸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1B7/09 | 分類號: | G11B7/09;G11B7/13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物鏡 驅動 裝置 包括 拾取 | ||
1.一種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鏡;
第1循跡線圈和第2循跡線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第1側壁部的外側;
第3循跡線圈和第4循跡線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與上述第1側壁部相對的第2側壁部的外側;
驅動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鏡保持件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承該物鏡保持件;和
第1磁體、第2磁體、第3磁體和第4磁體,其為了對上述第1循跡線圈、上述第2循跡線圈、上述第3循跡線圈和上述第4循跡線圈的有效區域產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驅動器框架,
上述第1循跡線圈和上述第2循跡線圈通過將導線相對于上述第1側壁部傾斜地卷繞而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循跡線圈、上述第2循跡線圈、上述第3循跡線圈和上述第4循跡線圈通過在使上述物鏡保持件的側壁向側方突出而成的第1線圈骨架、第2線圈骨架、第3線圈骨架和第4線圈骨架上卷繞導線而形成;
使上述第1線圈骨架和上述第2線圈骨架附近的第1側壁部局部地突起而設置突起部,構成上述第1循跡線圈和上述第2循跡線圈的上述導線通過接觸于上述突起部而以相對于上述第1側壁部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物鏡驅動裝置還包括收納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內部的循跡線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鏡保持件經由支承線能夠相對于上述驅動器框架移動地被支承在該驅動器框架;
上述支承線架設在上述第1磁體和上述第2磁體的側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物鏡驅動裝置還包括從上表面被覆上述驅動器框架的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罩。
6.一種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鏡保持件,其用于保持物鏡;
第1循跡線圈和第2循跡線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第1側壁部的外側;
第3循跡線圈和第4循跡線圈,其配置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與上述第1側壁部相對的第2側壁部的外側;
驅動器框架,其用于以使上述物鏡保持件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承該物鏡保持件;和
第1磁體、第2磁體、第3磁體和第4磁體,其為了對上述第1循跡線圈、上述第2循跡線圈、上述第3循跡線圈和上述第4循跡線圈的有效區域產生有效磁通而固定于上述驅動器框架,
上述第1磁體和上述第2磁體固定于將上述驅動器框架的一部分彎曲加工而成的第1磁軛;
上述第3磁體和上述第4磁體固定于將上述驅動器框架的另一部分彎曲加工而成的第2磁軛;
為了分別對上述第3循跡線圈和上述第4循跡線圈的有效區域產生有效磁通,配置將上述第2磁軛的兩端部分別進一步彎曲而成的各副磁軛。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物鏡驅動裝置還包括收納在上述物鏡保持件的內部的循跡線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鏡保持件經由支承線能夠相對于上述驅動器框架移動地被支承在該驅動器框架;
上述支承線架設在上述第1磁體和上述第2磁體的側方。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物鏡驅動裝置還包括從上表面被覆上述驅動器框架的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罩。
10.一種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其外殼搭載有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物鏡驅動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洋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46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二合一研磨器用驅動裝置
- 下一篇:改進的晶體硅片、電池片及太陽能發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