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鹵胺類抗菌劑及其合成方法和應用無效
申請號: | 201210362485.X | 申請日: | 2012-09-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55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發明(設計)人: | 任學宏;馬凱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主分類號: | C07D405/06 | 分類號: | C07D405/06;C07D405/14;A01N43/88;A01P1/00;D06M13/36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 32228 | 代理人: | 馮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鹵胺類 抗菌劑 及其 合成 方法 應用 | ||
1.一種鹵胺類抗菌劑,其特征在于:為式(Ⅰ)或式(Ⅱ)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1、X2分別選自氯、溴或羥甲基,且X1和X2二者中至少有一個選自氯或溴;
其中,X3選自氯或溴。
2.權利要求1所述鹵胺類抗菌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氰尿酸或氰尿酸衍生物溶于堿液,待完全溶解后,緩慢加入環氧氯丙烷,于5~50℃下充分攪拌反應6~12h;調節反應后溶液pH值至6.5~7.5,蒸干其中水分,并將所得固體溶解于有機溶劑中,過濾除雜,再蒸干濾液中的所述有機溶劑,得到鹵胺類抗菌劑前驅體;最后將所述前驅體加入質量百分濃度為0.01~5%的次氯酸鈉或次溴酸鈉溶液中,于室溫靜置反應1h,反應結束,過濾并烘干,得到鹵胺類抗菌劑成品;所述氰尿酸衍生物為其一個氫原子被羥甲基取代的化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鹵胺類抗菌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環氧氯丙烷以及氰尿酸或其衍生物的摩爾比為1:1~3: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鹵胺類抗菌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液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或碳酸鉀,其質量百分濃度為1~3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鹵胺類抗菌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選自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亞砜。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鹵胺類抗菌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鹵胺類抗菌劑前驅體為式(Ⅲ)或式(Ⅳ)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4選自氫或羥甲基;
7.權利要求1所述鹵胺類抗菌劑在制備抗菌材料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式(Ⅲ)或式(Ⅳ)所述結構的鹵胺類抗菌劑前驅體或二者的任意混合物分別配制成質量百分濃度為1~20%的工作液;將待處理材料浸漬于所述工作液,或將所述工作液噴灑/涂抹于待處理材料上,以濕透材料為準;取出材料并烘干,于80~200℃高溫處理3min~60min;將高溫處理后的材料浸漬于含有活性鹵素的溶液中進行鹵化反應,取出水洗并烘干,制得抗菌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鹵胺類抗菌劑在制備抗菌材料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為提高所述抗菌劑前驅體在所述紡織品上的連接率,可在所述工作液中加入堿劑或交聯性物質;所述堿劑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或碳酸鉀,其在所述工作液中的質量百分濃度為0.1~10%,所述交聯性物質選自多元羧酸、環氧樹脂、酰胺類樹脂、聚氨酯、硅氧烷、醛類或聚硅氧烷類化合物,其在所述工作液中的質量百分濃度為1~20%。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鹵胺類抗菌劑在制備抗菌材料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處理材料包括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紡織品、塑料、海綿、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木材、紙張、涂料、殼聚糖或幾丁質中的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鹵胺類抗菌劑在制備抗菌材料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活性鹵素的溶液選自次氯酸鈉、次溴酸鈉或次氯酸鈣溶液,其質量百分濃度為0.01~5%,pH值為4.0~1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248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