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余熱回收裝置用板片無效
申請號: | 201210362460.X | 申請日: | 2012-09-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5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發明(設計)人: | 金正風;張仁濤;吳劍;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巴威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28F3/02 | 分類號: | F28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15 江蘇省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回收 裝置 用板片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余熱回收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余熱回收裝置用的板片,屬于熱交換設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余熱回收裝置是一種通過熱量交換而將熱量回收利用的裝置。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節約能源,余熱回收裝置使用越來越廣泛。傳統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殼體、余熱回收器;殼體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余熱回收器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所述殼體內;余熱回收器是余熱回收裝置中的關鍵部件。現有技術中的余熱回收器由多張板片連接組成,板片通過螺釘或其他方式連接成一體,該結構的余熱回收器,板片是單一軟波紋或單一硬波紋,不能很好的兼顧傳熱及承壓,且對于側向進料,介質的分布均勻性較差,容易出現死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傳熱性能好,承壓能力強且結構簡單的余熱回收裝置用板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發明了一種余熱回收裝置用板片,包括板體,所述板體分為分布區及傳熱區,所述分布區及傳熱區上分別設有波紋,所述波紋包括分布在板體兩端分布區的第一組波紋和分布在板體傳熱區的第二組波紋,其中,所述傳熱區的第二組波紋相鄰波紋之間的間距t1、t2、t3、t4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由于所述傳熱區的波紋相鄰波紋之間的間距從小到大依次排列,介質進入傳熱區后,在波紋中流通,通過從小到大的間距,使介質的壓力逐漸釋放,減小了波紋板承受的壓力,從而,大大提高了波紋板的承壓能力。
上述的余熱回收裝置用板片,其中,所述傳熱區的第二組波紋的波紋角α為45°,由于所述傳熱區的波紋角α為45°,使用時,介質從相應的波紋中進出,避免出現死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明了一種余熱回收裝置用板片,包括板體1,所述板體1分為分布區3及傳熱區4,所述分布區3及傳熱區4上分別設有波紋2,所述波紋2包括分布在板體1兩端分布區3的第一組波紋2-1和分布在板體1傳熱區4的第二組波紋2-2,其中,所述傳熱區4的波紋2-2相鄰波紋之間的間距t1、t2、t3、t4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由于所述傳熱區4的波紋2-2相鄰波紋之間的間距從小到大依次排列,介質進入傳熱區后,在波紋中流通,通過從小到大的間距,使介質的壓力逐漸釋放,減小了波紋板承受的壓力,從而,大大提高了波紋板的承壓能力。傳熱區4的波紋2-2相鄰波紋之間的間距t1、t2、t3、t4分別為t1為0.553;t2為0.998;t3為1.455;t4為1.986。
為了使介質分布均勻,所述傳熱區4的第二組波紋2-2的波紋角α(即波紋側面之間的夾角)為45°,采用波紋角α為45°的波紋結構,使用時,介質從相應的波紋中進出,避免出現死區。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巴威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巴威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24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雷達吸波涂料的涂敷方法
- 下一篇:自來水化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