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手套箱及車輛無效
申請號: | 201210361921.1 | 申請日: | 2012-09-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7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發明(設計)人: | 耿輝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0R7/06 | 分類號: | B60R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黃燦;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套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內手套箱,特別是指一種能降低膝部傷害提高車輛碰撞性能的手套箱及車輛。
背景技術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汽車已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安全性越來越重視。汽車內飾零件的安全性能對汽車碰撞中車輛的安全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傳統的手套箱,在車輛碰撞過程中,前圍鈑金變形擠壓到手套箱時,箱體會直接將撞擊能量傳遞到車內,造成乘員膝部傷害。同時傳統手套箱由于受到前圍碰撞變形限制,X方向距離前圍較遠,儲物空間受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套箱和車輛,以解決現有車輛碰撞性能低而造成膝部嚴重傷害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手套箱,設置在汽車的車體內副駕駛位的前方,其包括箱體,該箱體的一端設有箱蓋,所述箱體上設置有至少1條平行于所述箱蓋的弱化圈。
其中,所述弱化圈由箱體壁的厚度減薄弱化形成。
其中,所述弱化圈的數量為至少2條時,任意相鄰的兩條弱化圈之間形成一弱化帶。
其中,所述弱化圈的數量為至少3條時,任意相鄰的兩個弱化帶呈階梯狀。
其中,所述階梯狀的弱化帶的臺階處開有缺口。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車體,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吸能的手套箱,所述手套箱位于所述車體內副駕駛位的前方。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過對手套箱箱體上間隔設置弱化圈,在車輛碰撞時,箱體受力達到一定程度,弱化圈斷裂吸收能量,中斷撞擊力向車內傳遞路徑,降低了乘員膝部傷害的可能性,提高了車輛在碰撞中的安全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手套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A-A向的弱化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A-A向的弱化帶的剖面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的手套箱吸能過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箱體
2:弱化圈
3:箱蓋
4:手套箱內斗
5:弱化帶
6:前圍鈑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手套箱在車輛碰撞中不能降低膝部傷害的問題,提供一種有吸能作用的手套箱。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手套箱的一種實施例,設置在汽車的車體內副駕駛位的前方,所述手套箱包括儲存雜物的箱體1,該箱體1的一端設有箱蓋3以開啟或關閉箱體;所述箱體1上設置有至少1條弱化圈2,且弱化圈2是沿平行于箱蓋的方向設置;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前圍鈑金6擠壓箱體后,該弱化圈2受到壓力潰縮容易斷裂,從而中斷撞擊力向車內傳遞路徑,減小對乘員膝部的傷害。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手套箱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弱化圈2的數量為至少2條時,任意相鄰的兩條弱化圈2之間形成一弱化帶5,在汽車碰撞時,弱化帶5斷裂,中斷撞擊力向車內傳遞路徑。
如圖2-圖4所示,所述弱化圈2的數量為至少3條時,任意相鄰的兩個弱化帶5呈階梯狀,當該手套箱的箱體1受到前圍鈑金6擠壓變形后,弱化帶5受剪切力作用潰縮斷裂,中斷了力向車內傳遞的路徑,從而可以保護乘員的膝蓋不受手套箱的傷害;優選的,所述階梯狀的弱化帶5的臺階處開有缺口,進一步使該手套箱的箱體1受到前圍鈑金6擠壓變形后,弱化帶5受剪切力作用更容易斷裂,從而更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中斷了力向車內傳遞的路徑,從而可以保護乘員的膝蓋不受手套箱的傷害。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弱化圈2,在箱體1上沿平行于箱蓋3的方向設置,其由箱體壁的厚度減薄弱化形成,降低了手套箱箱體強度,實現吸能的效果。如圖2、圖3所示,為圖1中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圖,本發明實施例中,由于設置弱化圈2,而提高了汽車的碰撞時的安全性能;
另外,再如圖1所示,由于本發明的手套箱體要設計有階梯狀的弱化帶5,因此,箱體相對于前圍鈑金的X方向的尺寸增加,從而增大了手套箱內斗4的空間,改善傳統手套箱容量小的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車體,還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吸能的手套箱,所述手套箱位于所述車體內副駕駛位的前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19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單臂式救助艇吊機
- 下一篇:電動自行車雙圓弧齒形諧波柔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