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農藥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1817.2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3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吳小毛;劉耀邦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47/38 | 分類號: | A01N47/38;A01N43/16;A01P3/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水稻 稻瘟病 農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科技領域,尤其是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農藥。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在4億多,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產量接近糧食總產量的一半。稻瘟病是我國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本病在我國各水稻產區均有發生,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尤其穗頸瘟發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絕產。目前在生產實踐中,防治水稻稻瘟病一般都是選用單一的農藥。單藥防治稻瘟病,病菌更易容產生抗性,在生產上勢必造成防治次數和農藥用量的成倍增加,防治費用也相應提高,對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因此,稻農迫切需一種高效的藥劑,達到減少施藥次數,延長農藥的使用壽命,提高農藥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農藥,它解決了當前單一藥劑防治存在的缺陷,能減少勞動力,降低成本,并解決濫施農藥的問題,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農藥,包括春雷霉素及咪鮮胺,春雷霉素與咪鮮胺的質量比為1~5:1~5。
更優選的方案是,包括春雷霉素及咪鮮胺,春雷霉素與咪鮮胺的質量比為1:4。
春雷霉素是新型農用抗霉類高效殺菌劑。本品具有預防、治療和鏟除三重功效,且療效迅速而持久,對水稻稻瘟病等病害有特效。
咪鮮胺為高效、廣譜、低毒型殺菌劑,具有預防保護治療等多重作用。本品通過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無內吸作用,對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種病害防效極佳,是水稻防病、治療、鏟除三重功效的最好藥劑。采用基因誘導技術,激活植物抗病基因表達,速效性好,持效?期長,無內吸作用,但價格較高。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將本發明的產品進行條件試驗。
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質量百分比為6%的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陜西綠盾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質量百分比為45%的咪鮮胺水乳劑(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1.2試驗設計
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3.3g)和45%咪鮮胺水乳劑(17.8mL)(有效成分配比1:4),對照藥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g/畝,45%咪鮮胺水乳劑(55mL)/畝及空白對照(清水處理),共4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計16個小區,每小區15m2,隨機排列,每小區作田埂隔離,以防藥液串流,各小區肥水管理水平一致。
試驗方法
本試驗在開陽縣禾豐鄉馬頭村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常年稻瘟病發生嚴重。供試水稻品種成優894,于2011年4月21日播種,6月10日移栽,長勢中等,管理水平一致。用工農—16手動背負式噴霧器噴霧,噴藥量為60kg/畝,4個小區一次配藥,每小區用藥兌水1.35公斤定量噴霧。第一次施藥在水稻破口期,即7月21日,第二次施藥為水稻齊穗期,即8月10日。施藥當天為晴天,無異常天氣,氣溫22-33℃,平均26.5℃。
調查方法
施藥后7d、14d、21d各查一次,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3叢,共15叢,記錄穗瘟為害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用SAS法對試驗結果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式中: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病情指數(以穗為單位):
0級:無病;
1級:每穗損失5%以下(個別枝梗發?。?;
3級:每穗損失6%~20%(三分之一左右枝梗發?。?/p>
5級:每穗損失21%~50%(穗頸或主軸發病,谷粒半癟);
7級:每穗損失51%~70%(穗頸發病,大部癟谷);
9級:每穗損失7%~100%(穗頸發病,造成白穗)。
目測法調查記錄藥害類型和程度,描述藥害癥狀(矮化、褪綠、畸形等)。同時記錄對作物有益的影響(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此外,對其它病蟲害的任何一種影響均應記錄,包括有益和無益的影響。
在水稻收獲時采集樣品,測定試驗藥劑在土壤、稻稈、谷殼和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
結果與分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18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