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安全領域的有源被動射頻識別方法及系統無效
申請號: | 201210360057.3 | 申請日: | 2012-09-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0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發明(設計)人: | 明平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思米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K17/00 | 分類號: | G06K17/00;H04L9/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華保;袁由茂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安全 領域 有源 被動 射頻 識別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射頻識別安全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安全領域的有源被動射頻識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有源射頻識別系統一般是由有源電子標簽、讀寫器和數據傳輸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有源射頻識別系統的特點是讀寫距離較遠、讀寫數據快、信息接收傳播穿透性強、存儲信息容量大等。
目前,市場上的有源電子標簽絕大部分為主動標簽,主要應用在集裝箱管理、公路不停車收費、電子防盜系統、移動數據采集、定位系統、貴重資產管理、車輛識別等領域。隨著近年來有源射頻識別系統逐步應用到公共安全領域,對有源電子標簽數據傳輸安全性也就有了突出的需求。主動式有源射頻系統中,電子標簽只發送自身已存儲信息,而讀寫器收到信息后就會對信息處理并顯示。但是此過程并未對電子標簽的合法身份進行認證,即任何只要發送相同信息的電子標簽,讀寫器都會認為它是合法的,這樣就會為電子標簽的造假留下余地,帶來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強、在動態信道上被動發送加密信息的用于安全領域的有源被動射頻識別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安全領域的有源被動射頻識別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
(1)讀寫器生成隨機數,并根據隨機數設定接收信道載波頻率,之后發送隨機數至電子標簽;
(2)電子標簽收到隨機數后,根據隨機數加密信息和設定的發射信道載波頻率,發送加密信息至讀寫器;
(3)讀寫器接收到加密信息后解密,最后發送電子標簽信息至終端。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源被動射頻識別系統,包括相互之間進行無線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簽和讀寫器,電子標簽由第一天線、第一收發模塊和第一處理器組成,讀寫器由第二天線、第二收發模塊、第二處理器和電源組成,第二處理器與終端通訊。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通過將電子標簽主動發送模式改變為被動監聽模式,使得電子標簽不在讀寫區域內時無法監測到其通信信道以及發送內容。本發明有效的解決了目前主動發送模式的安全隱患問題,將單一的回答方式更改為對答的方式,而對答過程是在動態信道上傳輸加密后的信息。
附圖說明
圖1、2均為本發明的電路框圖;
圖3為本發明的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于安全領域的有源被動射頻識別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第一,讀寫器2生成隨機數,并根據隨機數設定接收信道載波頻率,之后發送隨機數至電子標簽1;第二,電子標簽1收到隨機數后,根據隨機數加密信息和設定的發射信道載波頻率,發送加密信息至讀寫器2;第三,讀寫器2接收到加密信息后解密,最后發送電子標簽信息至終端。如圖3所示。
以下結合圖3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所述的電子標簽1與讀寫器2設定初始通信信道,這個初始通信信道的頻率可以是定頻的也可以是跳頻的;
電子標簽1在初始信道每隔一段時間監聽一次,為了能夠快速捕捉到讀寫器信息,監聽間隔一般在10s以內,具體間隔根據實際需求作調整;
所述的讀寫器2每隔一段時間產生一定長度的隨機數,根據隨機數設定接收通道的信道;具體隨機數長度根據加密算法的密鑰長度和發送信息長度作調整,為了保證信道和密鑰的動態性,間隔時間一般最好不超過1天,具體的時間根據安全性能的要求作調整;
讀寫器2將產生的隨機數通過初始設定的信道連續的發送出去;
所述的電子標簽1在非讀寫區域一直是監聽狀態,進入讀寫區域后,一旦接收到讀寫器2發送的隨機數,就會將隨機數保存;
所述的電子標簽1根據隨機數對要發送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并且根據隨機數設定與讀寫器2接收端相同的信道,然后開始發送。?所述的電子標簽1每次接收到隨機數時,都將該隨機數與上一次接收到的隨機數進行比對,如果數據一致就繼續使用上一次的加密數據和發送信道;
所述讀寫器2的接收端在接收到電子標簽1發送的加密信息后進行解密,解密后的數據為電子標簽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思米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思米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005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鏡頭模組
- 下一篇:一種蜂窩陶瓷過濾器及其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