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螺旋循環積層化干燥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57474.2 | 申請日: | 2012-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41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學齊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南充首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15/00 | 分類號: | F26B15/00;F26B25/00;F26B25/18;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杜應龍 |
| 地址: | 637100 四川省南充***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螺旋 循環 積層化 干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一種干燥裝置,特別是一種雙螺旋循環積層化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大量的農副產品、中藥材等都需要及時干燥收貯,否則造成損失。光靠自然干燥顯然不夠,因此眾多的干燥裝置陸續問世。本公司以前及近期開發出大量類似的裝置,如近期申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201120237881.0,名稱為“多區段熱風自循環枸杞干燥機”,申請號201210272926.7,名稱為“整體式溫室型太陽能紅棗烘房”,以及本公司較早申請的“自動循環熱風烘繭機”等,都是為了解決農副產品的干燥而設計出各種干燥裝置,這些裝置各有特點,但還無法完全滿足實際生產中的需要,有些占地太大,用熱不集中,自動化程度不高,人工勞動強度大,因此進一步開發性能更佳的干燥裝置是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克服公知技術的缺點,干燥裝置集中發展,占地小,自動化程度高,人工勞動強度低的干燥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方案為:一種雙螺旋循環積層化干燥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承載被干燥物質并使之移動的傳動裝置,及與之配套的烘室,烘室由隔熱板材封閉傳動裝置的四周及頂部,烘室的壁開有熱風風管,以及使熱風在烘室內運動而合理布置的循環風機,頂部開有排濕孔,傳動裝置有進口待干燥物質及輸出已干燥物質的出口。
進一步的方案包括,所述傳動裝置系統包括在立式的傳動軸上布置一組位置有上、下的鏈輪傳動系統,所述傳動軸與動力裝置相連,上、下鏈輪共同拖動一條傳動鏈條,所述鏈條形成螺旋式立體的封閉傳動,鏈條由一條螺旋式發展的導軌支撐,導向并張緊,與鏈條及其支撐導軌并行的為一組隔有距離的滑動導軌,由鏈條和滑動導軌共同支撐一組橫向設置的料盤,并由鏈條牽引料盤移動,所述支撐導軌及滑動導軌均由機架支撐。
采用上述方案,烘干裝置集中在一個占地很小的空間內,熱的有效利用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人工勞動強度低,費用經濟,從而實現了本發明的目的。
下面結合圖示及實施例對方案作更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雙螺旋循環積層化傳動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傳動系統立體圖;
圖3為圖1中料盤及其支撐系統立體圖;
圖4為圖1中鏈條立體圖;
圖5為圖4中滑軌的滑輪主視圖;
圖6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7為雙螺旋循環積層化干燥裝置的立體圖;
圖8為圖7中烘室的平面布置圖;
圖9為圖7中循環風機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立體圖,從總體上看為一個由鏈條傳動,軌道及其支撐系統組成的一個向上部空間發展的橢圓形籠形裝置,包括多層循環布置的傳動鏈條1,從俯視的角度看,由鏈條1形成的迭層有至少兩層,包括一個第一迭層2,及一個第二迭層3,形成一個圈形大橢圓圍一個圈形小橢圓,每一迭層本實施例為十一層,當然實際使用不受這個限制,所述的圖示為便于表達,與傳動鏈條1并行的滑動導軌沒有畫出,傳動鏈條1及滑動導軌均由機架支撐,機架由若干框架4組成,每一框架由多根立桿5和橫桿6組成矩形框支撐單元,橫桿分成多層,一層一層的羅列,層與層之間有間隔,間隔為100—200mm,每一單獨的框架之間組合起來就形成系統的機架,傳動鏈條及其導軌,以及滑動導軌分布在每一層中,所述的框架4按如下方式組合,在橢圓的直線部分,每一單獨框架平行排列,中間隔開一個距離,在兩端半圓部分成扇形排列。
如方案所述,由傳動鏈條1與滑動導軌共同支撐料盤7,作為承載被干燥物質,在傳動鏈條的帶動下,料盤在系統內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做順、逆時針循環,在循環過程中進入一個設置在地面的操作區8,工人會在這里卸下被干燥物料,又裝上待干燥物料,繼續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南充首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南充首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74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