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56151.1 | 申請日: | 2012-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8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永健;徐兵;徐芳;尹冠生;荀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F15/00 | 分類號: | E01F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預應力 鋼筋 內置 氣囊 型防撞 裝置 | ||
1.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側鋼壁板(1)、位于外側鋼壁板(1)內側的內襯鋼壁板(3)、底端錨固在外側鋼壁板(1)底部的多道預應力筋(10)和扣裝在外側鋼壁板(1)的中上部外側且下部通過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進行張拉的上扣鋼板(12);所述外側鋼壁板(1)與內襯鋼壁板(3)之間形成一個防撞腔,所述防撞腔底部設置有一層配重墊層(5),且所述配重墊層(5)上部的所述防撞腔內填充有多個橡膠氣囊(7),多個所述橡膠氣囊(7)布設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內襯鋼壁板(3)位于需防護裝置外側,且內襯鋼壁板(3)與需防護裝置之間設置有吸能墊層(4);所述外側鋼壁板(1)、內襯鋼壁板(3)和吸能墊層(4)布設于同一平面上,且三者的豎向高度相同,所述外側鋼壁板(1)為一個向外凸出的圓弧形防撞板;所述上扣鋼板(12)的上端部固定在吸能墊層(4)的頂部;所述需防護裝置布設于航道或道路兩側,且所述需防護裝置為防撞護欄(8)、防撞墻或防撞柱(9);
布設于防撞護欄(8)與所述防撞墻外側的內襯鋼壁板(3)均為平直鋼板一,位于所述平直鋼板一外側的外側鋼壁板(1)為橫截面為圓弧形的圓弧形鋼板一,扣裝在所述圓弧形鋼板一中上部外側的上扣鋼板(12)為橫截面為圓弧形的圓弧形鋼板三,且所述平直鋼板一、所述圓弧形鋼板一和所述圓弧形鋼板三均沿所述防撞護欄或所述防撞墻的縱向延伸方向進行布設;所述平直鋼板一、所述圓弧形鋼板一和所述圓弧形鋼板三的縱向長度均與所述防撞護欄或所述防撞墻的縱向長度相同;底端錨固在所述平直鋼板一底部的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沿所述防撞護欄或所述防撞墻的縱向延伸方向進行布設;
布設于防撞柱(9)外側的內襯鋼壁板(3)為由平直鋼板二彎曲而成的環形鋼板一,位于所述環形鋼板一外側的外側鋼壁板(1)為由圓弧形鋼板二彎曲而成的環形鋼板二,且所述圓弧形鋼板二的橫截面為圓弧形;扣裝在所述圓弧形鋼板一中上部外側的上扣鋼板(12)為由圓弧形鋼板四彎曲而成的環形鋼板三,所述圓弧形鋼板四的橫截面為圓弧形;所述環形鋼板一套裝在防撞柱(9)外側,所述環形鋼板二套裝在所述環形鋼板一外側,且所述環形鋼板三套裝在所述環形鋼板一的中上部外側;底端錨固在所述環形鋼板一底部的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沿圓周方向進行布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墊層(4)為橡膠瀝青墊層或橡膠砂石墊層;所述橡膠砂石墊層中所用的橡膠砂石由粗集料、細集料和橡膠粉粒均勻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粗集料為粒徑為2.5mm~5mm的碎石,所述細集料為細砂,且所述橡膠粉粒為由廢舊橡膠輪胎經粉碎后形成的粒徑為20目~40目的橡膠粒;所述粗集料與細集料之間的質量比為0.8~1.2︰3.2~4,所述橡膠粉粒的質量與所述粗集料和細集料總質量之間的百分比為2%~2.5%。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墊層(5)為石灰土墊層。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砂石墊層施工之前,先在外側鋼壁板(1)底部和內襯鋼壁板(3)底部的內側壁上均勻涂刷一層乳化瀝青。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鋼壁板(1)頂部與內襯鋼壁板(3)頂部之間的距離d1為100mm~130mm,且外側鋼壁板(1)底部與內襯鋼壁板(3)底部之間的距離d2=c×d1,其中c=1.8~2.2;,所述外側鋼壁板(1)的外凸頂端與內襯鋼壁板(3)之間的距離b=400mm~800mm,且所述外側鋼壁板(1)的外凸頂端與外側鋼壁板(1)底部之間的豎向距離h=350mm~550mm。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預應力鋼筋的內置氣囊型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鋼壁板(1)底部設置有供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底端錨固的錨固件(11),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的頂端通過錨具(6)錨固在上扣鋼板(12)上;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的頂端與外側鋼壁板(1)底部之間的距離小于h;底端錨固在所述平直鋼板一底部的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中,前后相鄰兩道所述預應力筋(10)之間的間距為20mm~30mm;底端錨固在所述環形鋼板一底部的多道所述預應力筋(10)中,相鄰兩道所述預應力筋(10)中部之間的間距為20mm~3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615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庫
- 下一篇:新型海洋機械防銹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