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附塔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55566.7 | 申請日: | 2012-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48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賀新華;張震;劉克儉;魏進超;孫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04 | 分類號: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410007***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活性炭脫硫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實現脫硫脫硝一體化的吸附塔。
背景技術
為了解決冶金燒結球團煙氣污染問題和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促進環保節約型社會及社會可持續的發展,采用活性炭對煙氣進行處理是當前最先進的解決方式之一。
活性炭煙氣凈化技術是以活性炭作為催化劑,脫除煙氣中的SO2、NOx等有害氣體,進而降低煙氣對大氣的污染,同時實現硫的回收利用。凈化工藝主要包括硫吸收、硫解析和硫回收三個處理過程。具體工藝如下:煙氣經增壓風機進入吸附塔,在吸附塔內煙氣中的有害成分在活性炭的作用下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粉塵、二噁英及生成的硫酸鹽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隙里,NOx分解成無害的N2,最終實現了煙氣中SO2、NOx等有害氣體的脫除。
我們知道活性炭對有害物質的吸附都有一定的飽和度,吸附飽和后的活性炭從吸附塔底部排出,經輸料機輸送到解析塔的頂部,由解析塔的頂部注入解析塔,在解析塔中,活性炭吸附的有害物質在高溫下發生分解,高濃度SO2氣體被釋放出來得以回收利用,而重獲活性的活性炭通過解析塔的底部排出經振動篩除去細小顆粒后由輸料機輸送到吸附塔頂部重新注入吸附塔內進行循環利用。
請參考附圖1,該圖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一種脫硫脫硝的吸附塔的結構。該設備在工作的過程中,煙氣進入相互串聯的兩個吸附塔02,活性炭03通過給料裝置01進入到吸附塔02內,煙氣通過第一個吸附塔脫去硫后,再通入第二個吸附塔中,在兩個吸附塔之間設置有通氨氣的管子,氨氣混合脫硫后的煙氣進入到第二吸附塔中對煙氣進行脫硝,實現脫硫脫硝的活性炭經過出料裝置04被排出,但是該種方式的脫硫脫硝過程中需要建立兩個吸附塔,增大了設備的占用空間,同時設置兩個塔體增加了生產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請參考附圖2,該圖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另一種吸附塔結構,活性炭003通過給料裝置001進入到吸附塔的塔體002內,工作過程中在向吸附塔通入煙氣的過程中同時也通入氨氣,實現脫硫脫硝同時進行,最終活性炭通過出料裝置004,該種吸附塔降低了成本,同時減小的設備的占用空間。但是,在向吸附塔中通入氨氣和煙氣的過程中,氨氣會與煙氣中的硫氧化物進行反應,最終導致消耗了大量的氨氣,導致了脫硫脫硝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氨氣,進而提高了脫硫脫硝的成本。
綜上所述,如何解決現有的脫硫脫硝同時進行而導致的煙氣對氨氣的大量消耗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附塔,保證了脫硫脫硝的同時降低了氨氣的消耗,進而降低了脫硫脫硝的成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吸附塔,包括塔體,其中:所述塔體內腔具有進氣室和出氣室以及位于兩者之間,且相通的脫硫室和脫硝室,所述脫硫室通過入口百葉窗與所述進氣室相連通,所述脫硝室通過出口格柵與所述出氣室相連通,該吸附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脫硝室的進氣側,且布置在整個所述進氣側的帶孔隔板所在平面上的通氨管道,所述通氨管道的噴氣孔朝向所述出氣室的方向。
優選的,上述吸附塔中,所述通氨管道包括自所述帶孔隔板的頂端向底端延伸的主管道和連接所述主管道,且向著所述帶孔隔板的兩側延伸的支管道;或者
所述通氨管道包括多條自所述帶孔隔板的頂端向底端延伸的縱向管道和多條橫向穿過所述縱向管道的橫向管道。
優選的,上述吸附塔中,所述進氣室位于所述塔體的中心,所述脫硫室和脫硝室均為兩個,且均對稱布置在所述進氣室的兩側。
優選的,上述吸附塔中,所述脫硫室通過帶孔隔板至少隔成沿煙氣方向上的多層活性炭脫硫層,所述脫硝室也通過帶孔隔板至少隔成沿煙氣方向上的多層活性炭脫硝層。
優選的,上述吸附塔中,所述活性炭脫硫層為2層或者3層,所述活性炭脫硝層為2層或者3層。
優選的,上述吸附塔中,所述塔體具有兩個進料口,且分別分布在所述進風室的兩側;所述塔體具有兩個出料錐形斗,分別為第一出料錐形斗和第二出料錐形斗,所述第一出料錐形斗連通所述進風室兩側的脫硫室,所述第二出料錐形斗連通進風室兩側的脫硝室,所述第一出料錐形斗和第二出料錐形斗的出料口均設置有轉速可調的排料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55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接口能力集管理ONU的方法和系統
- 下一篇:一種吸附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