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止天然草原外來植物入侵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55017.X | 申請日: | 2012-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34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殿林;皇甫超河;劉紅梅;趙建寧;賴欣;李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91***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天然 草原 外來 植物 入侵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及遏制刺萼龍葵入侵天然生態系統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外來入侵物種(invasive?alien?species,IAS)是指從自然分布區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在當地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農業生產造成明顯的損害或影響的物種。由于其對人類健康、自然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和農牧業效益等造成巨大威脅,外來入侵生物已成為全球性生物安全、環境和經濟的熱點問題,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因為植物群落的破壞會導致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基礎的瓦解,入侵植物現已成為經濟問題并威脅著自然生態系統。
外來入侵植物侵入到一個新的生境后,在適宜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大肆擴散蔓延,競爭、排斥并最終取代當地生物群落,形成大面積單一優勢群落;破壞本地動植物相,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喪失。據預測,按照目前生物入侵的速率,在不久的將來,整個世界的生物多樣性格局將會趨于均質化(Homogenization)。外來有害植物的入侵,其經濟代價是農林牧漁業產量與質量的慘重損失與高額的防治費用;其生態代價是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破壞、本地物種多樣性不可彌補的消失以及種的滅絕,構成對自然遺傳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及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威脅;還會影響社會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外來入侵有害物種達520余種,其中入侵植物268種,占51.54%。
刺萼龍葵(Solanum?rostratum?Dunal)又名堪薩斯薊、黃花刺茄,是20世紀80年代入侵我國的惡性雜草,目前已侵入遼寧、吉林、河北、北京、甘肅、新疆等省市,嚴重危害面積120多萬畝,并且蔓延的趨勢還在不斷增強,給當地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刺萼龍葵對草場及農田中棉花、玉米等經濟作物的生長產生嚴重危害,影響牲畜皮毛的品質,牲畜誤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同時還傳播病蟲害,嚴重威脅到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隨著擴散的范圍越來越大,刺萼龍葵受到廣泛關注,199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潛在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試行)的通知》將刺萼龍葵列為檢疫性對象。
國內對刺萼龍葵的研究剛剛起步,且多集中于對其生物生態學、入侵危害以及應急防治措施等方面。刺萼龍葵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和傳播能力。耐陰、耐旱、耐高溫;繁殖能力強,能產生大量的種子,靠種子傳播和入侵,并且種子具有休眠期,小而輕,可隨風或隨水流傳播擴散,常生長于開闊的生境,如荒地、草原、田野、河岸、過度放牧的牧場、谷倉前、畜欄、路邊、垃圾場等地,亦可侵入農田、果園、瓜地、庭院等地。刺萼龍葵在中國的潛在分布區極廣,鐘艮平等利用刺萼龍葵在原產地和其他入侵地的分布和14個環境變量,運用GARP生態位模型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對刺萼龍葵在中國的潛在分布區進行了預測,研究發現全國除西藏、青海、海南及兩廣南部外的其他地區均可適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未經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50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四對芯線十字架一次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種成型絕緣線芯成纜分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