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魯拉西酮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52891.8 | 申請日: | 2012-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7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顏寒;劉津愛;王明新;王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哈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17/12 | 分類號: | C07D41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魯拉西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的化合物魯拉西酮(Lurasidone,Latuda)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魯拉西酮的化學名為(3aR,4S,7R,7aS)-2-{(1R,2R)-2-[4-(1,2-苯并異噻唑-3-基)哌嗪基]甲基]環己基甲基}六氫-4,7-亞甲基-2H-異吲哚-1,3-二酮鹽酸鹽,英文化學名為(3aR,4S,7R,7aS)-2-{(1R,2R)-2-[4-(1,2-benzisothiazol-3-yl)piperazinyl]methyl]cyclohexylmethyl}hexahydro-4,7-methano-2H-isoindole-1,3-dionehydrochloride,亦有文獻稱為:N-[4-[4-(1,2-苯并異噻唑-3-基)-1-哌嗪基]-(2R,3R)-2,3-四亞甲基-丁基]-(1’R,2’S,3’R,4’S)-2,3-二環[2,2,1]庚烷二酰亞胺鹽酸鹽,分子式為C28H36N4O2S·HCl,分子量為529.14;其化學結構式為:
已有文獻報道過的I的合成路線概括起來有兩種,具體如下:
合成路線1
該路線的主要原料為化合物I、化合物III和化合物V。化合物I在甲磺酰氯/三乙胺(MsCl/TEA)環境下甲磺酰化得到包含甲磺酰基官能團的中間體化合物II*,然后在K2CO3堿性條件下與化合物III反應,生成中間體化合物IV,繼續在K2CO3堿性條件下與化合物V反應得到目標產物魯拉西酮(參見文獻US5532372A)。
化合物I的英文化學名為(1R,2R)-cyclohexanedimethanol,分子式為C8H16O2,CAS號為65376-05-8,其化學結構式為:
式I
化合物III的英文化學名為(3aR,4S,7R,7aS)4,7-Methano-1H-isoindole-1,3(2H)-dione,分子式為C9H11NO2,CAS號為14805-29-29,其化學結構式為:
式III
化合物V的英文化學名為N-(3-Benzisothiazolyl)piperazine,分子式為C11H13N3S,CAS號為87691-87-0,其化學結構式為:
式V
合成路線1
合成路線1在中間體II*與中間體III的反應中,很難控制反應進度,中間體IV不容易得到純品,得到的是原料、一取代和二取代的混合物,收率也得不到保證。可見,該工藝路線不適合工業化生產。
合成路線2
該路線的主要原料仍為化合物I、化合物III和化合物V。化合物I在甲磺酰氯/三乙胺(MsCl/TEA)環境下甲磺酰化得到包含甲磺酰基官能團的中間體化合物II*,然后在K2CO3堿性條件下與化合物V反應生成包含甲磺酰基官能團的中間體化合物VI*,繼續在K2CO3堿性條件下與化合物III反應,得到目標產物游離型的魯拉西酮。
合成路線2
合成路線2與合成路線1相比,設計更為合理,中間體II*與中間體V反應生成的中間體VI*,可以方便的從溶劑中析出,未反應的原料留在溶劑中,從而適合工業化生產。另一方面,該反應生成一取代后迅速發生分子內關環反應,從而避免二取代發生,有效的避免了工藝路線1的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哈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哈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28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