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傳輸的方法、系統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51795.1 | 申請日: | 2007-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85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耿風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18 | 分類號: | H04L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控制 傳輸 方法 系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傳輸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Link?Control)傳輸的方法、系統及裝置。
發明背景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移動通信業務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目前由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2n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System)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3r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System)平滑過渡的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無線資源來提高傳輸速率,減少傳輸時延,成為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由2G向3G演進的主要技術包括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以及提高數據速率的GSM演進技術(EDGE,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等。其中,GPRS是在2G的GSM網絡中引入的分組數據交換技術,通常稱為2.5G;EDGE是一種基于GSM/GPRS網絡的數據增強型移動通信技術,通常稱為2.75G。無論是2G、2.5G還是2.75G,移動通信中由空中接口傳輸的數據,必須先經過兩個協議的處理,即RLC和多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其中,RLC為用戶和控制數據提供分段和重傳業務。RLC將所傳輸的上層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Data?Unit)拆分成便于空中傳輸的數據塊,并提供了二種模式的數據傳輸:非確認模式(UM,Unacknowledged?Mode)和確認模式(AM,Acknowledged?Mode)。
在非確認模式下,RLC傳輸上層PDU時不保證數據包正確傳輸到接收端,因為該模式下,RLC不會觸發重傳機制,因此RLC數據塊傳輸出錯時RLC不作處理。在確認模式下,RLC傳輸上層PDU時會保證數據包中的所有數據塊都正確傳輸到接收端。因為當RLC不能正確傳輸數據時,發送端會接收到來自于接收端的有關錯誤的信息,并根據該信息觸發重傳機制,將傳輸錯誤的數據塊重新發送給接收端。為了實現數據重傳,在RLC層有一個緩存區(buffer),用于緩存上層PDU。
可見,在非確認模式下,由于沒有重傳機制,因此難以保證數據傳輸的正確率;在確認模式下,雖然數據傳輸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但卻會因為一遍遍的重傳增大數據傳輸的時延。對于時延敏感類業務,如網絡電話(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等,既要求時延較小,又要求數據傳輸過程中保證一定的正確率,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目前提出了一種新的RLC傳輸模式,即RLC非永久模式(NPM,Non?Persistent?Mode),在該模式下,RLC傳輸上層PDU時,部分執行重傳機制,不保證上層PDU中的所有數據塊都正確傳輸到接收端。
下面將以GPRS為例結合附圖1對該NPM傳輸模式進行詳細描述。
因為在上行傳輸和在下行傳輸中,NPM模式的處理流程是相同的,因此為了描述簡潔,下面不再細分是上行傳輸還是下行傳輸,而將發送數據的一方,無論是網絡側還是移動臺統稱為發送端;將接收數據的一方,無論是網絡側還是移動臺統稱為接收端。其中發送端->接收端指:網絡側->移動臺,或者移動臺->網絡側。文中其它部分也按此方式處理。
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RLC非永久性傳輸模式的方法流程圖,該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建立臨時塊流(TBF,Temporary?Block?Flow),同時網絡側將NPM傳輸模式指示以及設定的定時器時長指示通過指派消息告訴移動臺,之后,在發送端執行步驟102至步驟103;在接收端執行步驟104至步驟105。
GPRS中,在兩個無線資源(RR,Radio?Resources)實體,如網絡側和移動臺之間進行數據傳輸時,首先建立一個物理連接,即TBF,TBF建立之后,網絡側和移動臺之間可以進行數據傳輸,在數據傳輸結束后TBF被釋放,如又有數據傳送則再建立新的TBF。
其中,設定的定時器時長為允許的時延值,即一個上層PDU在空中接口傳輸中允許的最大時延值,根據不同業務的需求,該定時器時長預先由網絡側配置好。
步驟102,發送端將上層PDU拆分成RLC數據塊的形式,并為每個RLC數據塊都設置一個定時器,在向接收端發送RLC數據塊時,每發送一個RLC數據塊,便啟動一個定時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17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控制式雙電源多晶硅鑄錠爐
- 下一篇:滲碳淬火爐尾氣再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