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褥瘡的中藥膏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9106.3 | 申請日: | 2012-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4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凌娟;于慧玲;董興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凌娟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88 | 分類號: | A61K36/8888;A61K9/06;A61P17/02;A61K31/125;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500 山東省濰坊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臨床 護理 治療 褥瘡 藥膏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褥瘡的中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褥瘡別名“壓力瘡”、“壓迫性潰瘍”。褥瘡是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到障礙,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因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總的來說,褥瘡是由于營養血供與機體組織發生血流障礙的末期結果。
褥瘡多因病癱瘓,長期臥床體質衰竭,臥床日久,護理不當,翻身活動不方便及肢體感覺障礙的病人易發生。過度消瘦,過度肥胖,水腫,動脈硬化均易促使褥瘡形成。病人早期可見皮膚局部出現紅腫和水泡,以后變成紫紅色并開始破潰,破潰初期瘡面鮮紅有滲出液,然后瘡面加深,顏色變暗發黑。好發于胸背、臀部、髖關節、足跟和外踝等受體重壓迫處。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褥瘡合并癥。根據褥瘡的發展過程,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期:(一)淤血紅潤期,局部皮膚受壓或受潮濕刺激后,出現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有的無腫熱反應。(二)炎性浸潤期,如果紅腫部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受壓表面皮色轉為紫紅,皮膚因水腫變薄而出現水皰,此時極易破潰,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面。(三)潰瘍期,靜脈血液回流受到嚴重障礙,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輕者淺層組織感染,膿液流出,潰瘍形成;重者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可達骨骼,甚至引起敗血癥。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是抗菌消炎為主,防止繼發感染,但是這類藥物對創面有較強的刺激性,換藥時易損傷新生肉芽組織,不利于創面的愈合,因此不能迅速生肌愈合瘡口,所以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截至目前,國內外尚無較為理想的治療藥物和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褥瘡的中藥膏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膏療效顯著、臨床痊愈快且不易復發、無任何毒副作用,可快速有效的使褥瘡潰瘍面愈合,解除患者的痛苦,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褥瘡的中藥膏,制成所述中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馬錢子20~40份?半夏20~40份?丹參15~30份???蟬蛻15~30份
海螵鞘15~30份?三七10~20份?秦艽10~20份???馬勃15~30份
樟腦12~18份???地榆10~20份?野菊花15~30份?大薊12~16份。
制成所述中藥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馬錢子32份?半夏35份?丹參25份???蟬蛻20份
海螵鞘20份?三七15份?秦艽15份???馬勃22份
樟腦16份???地榆12份?野菊花20份?大薊14份。
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褥瘡的中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將馬錢子、半夏、丹參、蟬蛻、海螵鞘、三七、秦艽、馬勃、樟腦、地榆混合,混合均勻后進行粉碎處理,研細,過600目細粉,備用。
(2)將野菊花和大薊加入容器中,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2小時,過濾,取藥液;在剩余的殘渣中再加入4倍量的水,提取1小時,過濾,取藥液;合并兩次藥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0~1.45的稠膏,減壓干燥。
(3)將步驟(1)中所得細粉加入步驟(2)制得稠膏中混合均勻,于55℃干燥后,粉碎成600目的藥粉,與輔料混合制成膏狀即得。
所述輔料為菜籽油,藥粉與菜籽油的重量比為3∶11。
本發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馬錢子:苦,寒,有毒。歸肝、脾二經。有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用治外傷瘀腫疼痛及癰疽腫痛。《中藥志》載:“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半夏:辛,溫,有毒。入脾、胃經。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消癰腫的功效。《藥性論》載:“新生者摩涂癰腫不消,能除瘤癭。”
丹參:苦,微溫。入心、肝經。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日華子本草》載:“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
蟬蛻:甘,寒。歸肺、肝經。有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的功效。《綱目》載:“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療腫毒瘡。”
海螵鞘:咸,微溫。歸脾、腎經。有除濕,制酸,止血,斂瘡的功效。《別錄》載:“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凌娟,未經王凌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910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便樣采集筒
- 下一篇:一種尼泊司他汀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