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酰胺纖維、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及制造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210348550.3 | 申請日: | 2012-09-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68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發明(設計)人: | 趙鎖林;藤森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D01F6/90 | 分類號: | D01F6/90;D01F1/10;D03D15/00;D04C1/02;D06M11/38;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聚酰胺纖維 織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聚酰胺纖維,其特征是:聚酰胺纖維中分布有0.5μm~15μm的微細孔,微細孔的體積百分含量占整體纖維的5~40%,且聚酰胺纖維中含有0~15重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纖維,其特征是:聚酰胺纖維中含有3~15重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胺纖維,其特征是:所述聚酰胺為聚己內酰胺或聚己二酸己二胺。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纖維,其特征是: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K值為20~70。
5.一種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其特征是:所述織物中至少包含了一種聚酰胺纖維,該聚酰胺纖維中分布有0.5μm~15μm的微細孔,微細孔的體積百分含量占整體聚酰胺纖維的5~40%,且聚酰胺纖維中含有0~15重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
6.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含如下步驟:
(1)共混紡絲:將含有聚酰胺聚合物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切片A60~95重量份,與可溶性共聚酯切片B5~40重量份,均勻混合、熔融、噴出、紡絲、卷取,得到共混纖維,所述切片A中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含量為0~15.8重量%;
(2)制成初期織物:制成至少含有共混纖維的初期織物;
(3)溶出處理:將初期織物進行溶出處理,去除可溶性共聚酯成分,得到織物,織物中的聚酰胺纖維中分布有0.5μm~15μm的微細孔,微細孔的體積百分含量占整體聚酰胺纖維的5~4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切片A中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含量為3~15.8重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切片A中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K值為20~70。
9.根據權利要求6~8的任一項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含有聚酰胺聚合物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切片A中的聚酰胺聚合物為聚己內酰胺或聚己二酸己二胺。
10.根據權利要求6~8的任一項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可溶性共聚酯切片B的主要重復單元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元,共聚酯中還含相對于共聚酯總量為5~30重量%的聚乙二醇單元,相對于酸成分總摩爾數為1.5~4.5mol%的5-磺酸鈉-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元,以及0~10mol%的間苯二甲酸單元。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含聚酰胺纖維的織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聚乙二醇單元的分子量為400~100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855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