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梯度線圈的冷卻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348087.2 | 申請日: | 2012-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86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N.休伯;L.舍恩;S.斯托克;M.托拉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門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3/385 | 分類號: | G01R33/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宇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梯度 線圈 冷卻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用于布置在梯度線圈(1)的兩個平面線圈(3、4、8、11、12、13)之間的冷卻裝置(25),所述冷卻裝置(25)帶有至少一個第一薄膜(15)和至少一個第二薄膜(16),所述薄膜在區域內相互連接,使得形成了用于冷卻流體的貫通的冷卻通道(1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通道(17)具有分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冷卻通道(17)形成在剛好兩個薄膜(15、16)之間,尤其是在一個直的和/或彎曲的面內。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在薄膜的連接區域(23)中通過沖壓至少兩個薄膜(15、16)而形成了貫通的開口(26),所述開口(26)尤其能夠以澆注物填充。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開口(26)的直徑在5mm至20mm的范圍內,并且/或者開口(26)相互間的距離、特別是規則的距離在20mm至50mm的范圍內。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在冷卻通道(17)內形成了至少兩個薄膜(15、16)相互的支承件(28),尤其通過至少兩個薄膜的點狀的連接和/或點狀的深拉形成。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冷卻通道(17)的整體基本上具有蜂窩狀的模式。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薄膜(15、16)的材料由熱塑性塑料形成或包括熱塑性塑料。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薄膜(15、16)的材料厚度分別在0.1mm至0.5mm的范圍內,和/或冷卻裝置(25)的厚度在1mm至5mm的范圍內。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第一薄膜(15)和至少一個第二薄膜(16)通過焊接和/或粘合相互連接,尤其是良好導熱地連接。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裝置(25)包括用于冷卻流體的至少一個來流通道(29)和流出通道(30),所述通道的通道寬度尤其在10mm至50mm的范圍內和/或帶有對于至少一個來流通道(29)和流出通道(30)相同的通道厚度。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通過冷卻通道(17)形成了冷卻區域(31),且至少一個來流通道(29)和流出通道(30)分別布置在冷卻區域(31)的對置的側上,尤其在一個共同的側上帶有與至少一個來流通道(29)和至少一個流出通道(30)的流體連接(20、21)。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裝置(25)的至少一個邊長,尤其是冷卻裝置的所有邊長在0.2m至2米的范圍內。
13.一種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25)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核自旋斷層成像裝置的梯度線圈(1)的兩個平面線圈(3、4、8、11、12、13)之間的冷卻裝置(25)用于將在平面線圈(3、4、8、11、12、13)通電時產生的熱通過在冷卻裝置(25)中流動的冷卻流體、尤其是作為冷卻流體的水導出。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在兩個平面線圈(3、4、8、11、12、13)之間使用一個冷卻裝置(25),尤其是具有最小厚度的冷卻裝置(25)。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卻裝置(25)和平面線圈(3、4、8、11、12、13)在多個層內上下疊置地布置在圓柱形表面上,尤其是被用樹脂澆注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門子公司,未經西門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808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