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的敷臍中藥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46375.4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6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邵秀英;張倩;宋金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膠南市婦幼保健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62 | 分類號: | A61K36/62;A61K36/9068;A61P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小兒 慢性 腹瀉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用中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兒童慢性腹瀉的敷臍中藥。
背景技術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癥狀。小兒慢性腹瀉是兒科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腹瀉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6個月-2歲嬰幼兒患病率高,系指排便次數多于平時,糞便不成形,呈溏軟、溏薄或水樣,或帶有粘液膿;腹瀉持續或頻繁可見于腸道感染性疾病、腸道非感染性炎癥、小腸吸收不良和運動性腹瀉等。西醫治療該病的方法主要是抗生素及對癥治療,療效一般,長期應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菌群失調,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負面效應。小兒大多不愿服藥,害怕打針,特別是嬰幼兒給藥尤為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兒童患有慢性腹瀉治療時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依靠中醫辯證治療的原則而制成的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的敷臍中藥,該敷臍中藥用藥量少、見效快、無毒副作用,使用時,無需口服,只需外用即可,解決了嬰幼兒給藥難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的敷臍中藥,該敷臍中藥的原料基本組成為:肉豆蔻、芡實和石榴皮,其原料基本組成按重量配比為:肉豆蔻1-3份、芡實1-3份、石榴皮0.5-1.5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還包括黃芪1-3份、人參1-3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1份、芡實1份、石榴皮0.5份、黃芪1份、人參1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2份、芡實2份、石榴皮1份、黃芪2份、人參2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3份、芡實3份、石榴皮1.5份、黃芪3份、人參3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還包括川附子1-3份、干姜1-3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1份、芡實1份、石榴皮0.5份、川附子1份、干姜1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2份、芡實2份、石榴皮1份、川附子2份、干姜2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敷臍中藥包括肉豆蔻3份、芡實3份、石榴皮1.5份、川附子3份、干姜3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據我國的中醫理論,小兒慢性腹瀉屬于中醫的“泄瀉”范疇,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器嬌嫩,小兒由于喂養不當或饑飽無度傷及于脾,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谷,脾主運化水液,脾虛則健運失司,食不消化,故進食后則瀉,多食多瀉,若進食不易消化的或生冷油膩的食物則瀉次明顯增多,脾虛不能運化水谷,氣血生化乏源,肌膚失養則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日久則出現“疳積”之征。故治療應健脾澀腸止瀉。肉豆蔻,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澀腸止瀉,溫中行氣作用,《本草綱目》:“暖脾胃,固大腸”,《本草經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溫氣能和中通暢,其氣芬芳,香氣先入脾,脾主消化,溫和而辛香,故開胃,胃喜暖故也”。芡實,味甘、澀、平,歸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的作用,《本草求真》:“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泄瀉腹痛可治……”。石榴皮,味酸、澀、溫,歸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殺蟲的作用,《本草綱目》:“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功效。《珍珠囊》:“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人參,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因此,黃芪、人參均為健脾益氣主要中藥。川附子,辛、甘、溫,歸心、脾、腎經,具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干姜,辛、熱,歸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因此,川附子、干姜為溫補脾陽主要中藥。由于小兒大多不愿服藥,害怕打針,特別是嬰幼兒給藥尤為困難。而小兒肌膚柔嫩,臟氣輕靈,敷臍療法作用迅速,無損傷,因此在兒科應用廣泛,尤其在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疾病中應用最多。敷臍療法,是將中藥制成軟膏或藥餅,貼在肚臍上,這樣做既有對穴位的刺激作用(類似于針灸),又有藥物的滲透作用,是內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在胚胎時期,臍部是胎兒連通母體,獲得血液、氧氣及營養供給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雖已斷絕,但臍部與全身經絡、五臟六腑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中醫稱之為“神闕穴”。肚臍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沒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豐富。所以藥物易于滲透、吸收,加上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因此用藥量少、見效快。本發明敷臍中藥用料簡單、成本低,其原料的基本組成為肉豆蔻、芡實和石榴皮,其中,肉豆蔻健脾澀腸止瀉,芡實健脾止瀉共為君藥,石榴皮澀腸止瀉為臣使藥。療效高,使用方便、安全。本發明可在基礎方上加上黃芪、人參,治療伴有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脾氣偏虛者;本發明也可在基礎方上加上川附子,干姜,治療伴有畏寒肢冷,腹部冷痛脾陽偏虛者。使用本發明敷臍中藥,通過敷臍療法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用量少、見效快,且無毒副作用、治療有效率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膠南市婦幼保健院,未經膠南市婦幼保健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63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轉式立體栽培裝置
- 下一篇:數字式電纜絕緣故障自動定位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