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編織布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345484.4 | 申請日: | 2012-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604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凱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凱熙 |
| 主分類號: | B32B15/02 | 分類號: | B32B15/02;B32B15/14;D03D13/00;D03D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韓嫚嫚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 阻隔 金屬 鍍膜 織布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功能性的復合材料編織布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編織布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通訊產品例如手機為了追求輕量化、厚度薄以及高強度等附加價值的特性,將外殼從塑膠改以復合材料例如碳纖維的復合材料來制作成外殼,如此能夠降低手機的重量、厚度并提升電子產品的質感及價值。
前述現有碳纖維外殼的制作方式,是將碳纖維編織為碳纖維編織布后,再將碳纖維編織布浸潤樹脂后硬化成型為碳纖維殼體,然而由于碳纖維本身具有導電的特性,因此成形為外殼時會產生干擾信號通訊的問題。為解決前述問題,通常會在外殼對應天線處切割形成開口,在開口處以塑料或玻璃纖維等材料進行補強后,再于開口處的碳纖維外殼表面噴涂顏料上色,以顏料層來遮蔽開口處因為不同材質之間顏色產生的落差。
前述現有的碳纖維外殼做法,由于需要以噴漆的方式遮蓋開口處因不同材質之間產生的顏色落差,因此會產生噴漆處與他處產生顏色落差及加工手段復雜、成本增加的缺點,如此缺點有待改良,以提供使用者更美觀的復合材料外殼使用。
發明內容
由于現有碳纖維外殼避免妨礙信號的構造會使外觀的顏色產生落差,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編織布的加工方法,該方法對復合材料編織布的表面進行加工形成不導電真空金屬鍍膜層,使加工后的復合材料編織布所制成的復合材料外殼,能達到平整外觀、顏色均勻不會有落差且不會妨礙信號通過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編織布的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
備制復合材料纖維布:準備一復合材料纖維布;
表面處理:在該復合材料纖維布的表面進行偶合處理后再進行干燥處理;以及
形成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在該復合材料纖維布經過偶合處理及干燥處理的表面,形成厚度至之間的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而成為成品。
進一步,本發明在所述備制復合材料纖維布的步驟中,先準備多條具有導電性纖維以及多條非具有導電性纖維作為織布所需的紗線,將前述具有導電性纖維、非具有導電性纖維分別作為經紗或緯紗輸入織布機進行織布,并選定一個以上要在所述復合材料纖維布紡織出非遮蔽區的位置;
接著織布時通過非遮蔽區的經紗使用非具有導電性纖維,其余部分的經紗則使用具有導電性纖維,編織通過非遮蔽區的緯紗使用非具有導電性纖維,編織其余未通過非遮蔽區的緯紗則使用具有導電性纖維,借此在織布機連續輸出所述的復合材料纖維布,且該復合材料纖維布編織有一處以上的非遮蔽區。
更進一步,本發明在所述形成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的步驟之后,再進行上色處理的步驟,在所述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的表面進行上色處理并形成一上色層。
較佳的,本發明在所述形成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的步驟中,所述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是不導電真空金屬鍍膜層。
較佳的,本發明在所述形成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的步驟中,所述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是微電鍍金屬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將本發明的成品浸潤樹脂并硬化成型為通訊產品的外殼時,由于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的厚度僅有至之間,比一般金屬鍍膜層至之間的厚度薄,具有一定的厚薄但又不至于導電,可呈現金屬光澤同時讓電磁波順利通過,因此能解決復合材料纖維布的顏色落差,具有讓復合材料外殼顏色一致而美觀且不會妨礙電磁波通訊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方法步驟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復合材料纖維布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表面處理步驟至上色處理步驟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成品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成品制成外殼的立體圖;以及
圖6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成品制成外殼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復合材料纖維布????11……具有導電性纖維
12……非具有導電性纖維????13……非遮蔽區
20……偶合處理面????30……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層
40……上色層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信號阻隔金屬鍍膜編織布的加工方法,如圖1所示的方法步驟流程圖所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方法步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凱熙,未經曾凱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54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