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5168.7 | 申請日: | 2012-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6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戎;楊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P29/00;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峽;全學榮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不明 原因 發熱 藥物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不明原因發熱(fever?of?unknown?origin,FUO),是指發熱時間超過3周,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它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癥狀或病患,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以午后或傍晚發作為多見。
西醫針對FUO,應診斷明確引起發熱是何疾病,才可給藥。然而,持續的發熱,不僅傷及正常生理功能,貽害機體,有損健康,也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發熱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身體健康狀態欠佳或其他疾病,患者昏昏沉沉,意識不清,思維受限,全身不適,飲食不思,睡眠受擾,嚴重影響其工作和學習,甚至釀積隱發的嚴重疾病,危害生命。目前西醫并無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專用特效藥物。
從中醫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可知,所謂不明原因發熱,在中醫的體系中其實都有著不同的證型,其中的陰虛內熱、虛火內盛耗傷精血、骨蒸勞熱或稱骨蒸潮熱、邪伏血分、心煩體干涸、兩顴潮紅、咽干口渴等中醫發熱證型、發熱癥狀表現較為常見。早在春秋戰國,祖國醫學就有治療各種發熱的方藥,秦漢以后,療熱治驗日臻成熟,其后兩千年持續實踐的積累,更完善了中醫治療各種發熱的完整理論體系與方劑體系,加之中藥合理配伍后,其毒副作用小、療效穩定,因此,目前通過中醫藥治療不明原因發熱,具有一定的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藥效良好的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的制劑:
地骨皮21-39份,銀柴胡10-20份,胡黃連10-20份,秦艽10-20份,知母10-20份,桑葉7-13份,青蒿21-39份,麥冬14-26份,天冬14-26份,鱉甲21-39份,甘草3-7份。
進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的制劑:
地骨皮25-35份,銀柴胡12-18份,胡黃連12-18份,秦艽12-18份,知母12-18份,桑葉8-12份,青蒿25-35份,麥冬16-24份,天冬16-24份,鱉甲25-35份,甘草4-6份。
更進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的制劑:
地骨皮30份,銀柴胡15份,胡黃連15份,秦艽15份,知母15份,桑葉10份,青蒿30份,麥冬20份,天冬20份,鱉甲30份,甘草5份。
其中,它是由各原料藥的水或有機溶劑提取物為活性成分,加上藥學上常用的輔料制備而成的制劑。
進一步地,所述的制劑是口服制劑。
更進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劑為顆粒劑、散劑、丸劑、滴丸劑、膠囊劑、軟膠囊劑、片劑或口服液。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1)按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藥;
(2)鱉甲先煎;下除青蒿外的其他原料藥煎煮后,再后下青蒿;收集水煎液,藥渣再加水煎煮,合并各次水煎液,濃縮后,加上藥學上可用的輔料或輔助性成分制備成常規制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發熱的藥物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藥物是治療不明原因發熱的藥物。
其中,所述藥物是治療陰虛內熱、虛火內盛耗傷精血、邪伏血分所致反復發熱、骨蒸潮熱、心煩體干涸、兩顴潮紅、咽干口渴的藥物。目前已公認“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復方使用”、“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中醫最科學最有效的幾大優勢,其中“復方配伍用藥如用兵”是非常科學的中醫藥原創理論。中醫組方中各藥如行兵布陣那樣環環相扣的嚴密配伍,是其優于西藥配方的有效手段。中醫方劑理論認為,每一方劑,不僅需要根據病因病機選擇合適的藥物妥善配伍,同時也應符合組方的基本結構,即“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理論,所謂“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對疾病病機的全方位判斷基礎上的科學配比。中醫用方通過多環節、多靶點整合調節的生物學機制,對不明原因發熱這樣病因復雜難查、西醫無法下藥、治療非常困難的疾患或癥狀進行調控,可以取得比西藥更好、更徹底的治療效果,而這種療效是建立在上述中醫傳統原創理論的正確指導之上的,本發明組方正遵循了這一原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未經成都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516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鉆孔毛刺清理工具
- 下一篇:一種語音智能處理數字電視終端故障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