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紡織用除塵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43353.2 | 申請日: | 2012-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1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戴國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江市曉昱噴氣織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11/00 | 分類號: | D01H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1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紡織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織用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車間內(nèi)放置有大量的紡織機,當紡織機工作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冗余布屑、布條,對空氣的質量造成嚴重的污染,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必須采取措施進行除塵處理。現(xiàn)有出現(xiàn)了除塵裝置,該裝置利用風機將布屑等吸入風機的儲塵袋內(nèi),但是布屑中有些尺寸比較大,容易將除塵裝置堵塞住,無法正常工作,污濁的空氣影響人們的心情,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紡織用除塵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紡織用除塵裝置,包括由集風罩、進風管、排風扇組成的抽風裝置,所述集風罩上開有與所述進風管連通的集風口,所述集風口上安裝有過濾筒,所述過濾筒包括筒體、安裝在筒體內(nèi)的第一過濾網(wǎng)、第二過濾網(wǎng),還設置有第一氣缸、第二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通過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與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分別連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與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第二過濾網(wǎng)垂直接觸。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紡織用除塵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第二過濾網(wǎng)分別由多個鋼絲條交叉編織而成,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的編織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的編織密度。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紡織用除塵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刃、第二刀片的刀刃均呈鋸齒狀。
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紡織用除塵裝置進一步包括還設置有與所述筒體連通的第一排廢通道、第二排廢通道。
本發(fā)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通過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分別將第一過濾網(wǎng)、第二過濾網(wǎng)上的布屑、布條刮下,然后經(jīng)過第一排廢通道、第二排廢通道將刮下的布屑排出紡織車間外,保證了紡織車間內(nèi)的空氣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集風罩,2、進風管,3、排風扇,4、集風口,5、過濾筒,6、筒體,7、第一過濾網(wǎng),8、第二過濾網(wǎng),9、第一氣缸,10、第二氣缸,11、第一電磁閥,12、第二電磁閥,13、控制器,14、活塞桿,15、活塞桿,16、第一刀片,17、第二刀片,18、鋼絲條,19、鋼絲條,20、刀刃,21、刀刃,22、第一排廢通道,23、第二排廢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紡織用除塵裝置,包括由集風罩1、進風管2、排風扇3組成的抽風裝置,所述集風罩1上開有與所述進風管2連通的集風口4,所述集風口4上安裝有過濾筒5,所述過濾筒5包括筒體6、安裝在筒體6內(nèi)的第一過濾網(wǎng)7、第二過濾網(wǎng)8,還設置有第一氣缸9、第二氣缸10,所述第一氣缸9、第二氣缸10通過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與一控制器13連接,所述第一氣缸9的活塞桿14、第二氣缸10的活塞桿15分別連接有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所述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與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7、第二過濾網(wǎng)8垂直接觸。
本發(fā)明優(yōu)選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7、第二過濾網(wǎng)8分別由多個鋼絲條18、19交叉編織而成,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7的編織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8的編織密度,大尺寸的布條吸附在第一過濾網(wǎng)7上,小尺寸的布屑吸附在第二過濾網(wǎng)8上,進一步提高過濾效率,防止除塵裝置的堵塞。
為了便于將布屑、布條從第一過濾網(wǎng)7、第二過濾網(wǎng)8上刮下來,所述第一刀片16的刀刃20、第二刀片17的刀刃21均呈鋸齒狀。
本發(fā)明還設置有與所述筒體6連通的第一排廢通道22、第二排廢通道23,被掛下的布屑、布條沿筒體掉落至第一排廢通道22、第二排廢通道23,排出紡織車間外。
本發(fā)明在使用時,控制器13分別控制第一氣缸9、第二氣缸10動作,活塞桿14、15分別帶動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沿第一過濾網(wǎng)7、第二過濾網(wǎng)8刮下布屑、布條,第一電磁閥11、第二電磁閥12分別控制第一氣缸9、第二氣缸10進行循環(huán)動作,同時,刮下的布屑、布條經(jīng)過第一排廢通道22、第二排廢通道23排出紡織車間外,保證了車間內(nèi)的空氣質量。
以上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nèi)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nèi)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江市曉昱噴氣織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吳江市曉昱噴氣織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33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