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紡織品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42398.8 | 申請日: | 2012-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68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馮楊梅;佐藤雅伸;劉同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15/00 | 分類號: | D03D15/00;D04B1/14;D02G3/04;D01F8/02;D01F8/14;D01F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常壓 可染共 聚酯纖維 纖維素 纖維 紡織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紡織品。
背景技術
黏膠、醋酯等再生纖維原料雖然是從植物中提取,但其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藥劑毒性較大,對環境產生一定的污染。而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可克服以上缺點,從地球上可以利用光合成大量生成的纖維素中提取,可生物分解,生成過程中不使用有機溶劑,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而且由于紡絲采用熔融紡絲,可以做成任何斷面的纖維賦予織物高光澤、高吸水性等性能,另外可以通過復合紡絲技術做成天然纖維、再生纖維所不能達到細度的紗線,還可以通過假捻加工賦予織物一定的蓬松性。但這種纖維由于本身強度比較低的缺陷使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必須與其他的強度較高的纖維復合才能達到服裝,裝飾,或產業織物所需強力。
另外,普通聚酯纖維的外觀、性能等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認可,與熱可塑性纖維混用時染色可用同一種染料染色,其也成為與熱可塑性纖維復合的最佳選擇,但這樣的組合存在染色溫度不統一的問題,若使用普通聚酯纖維的高溫染色,會很大程度的降低熱可塑纖維的強度;若使用熱可塑性纖維的低溫染色,則普通聚酯纖維得色淺、色牢度差。
對此,中國專利201010180053.8中公開了一種含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的織物,該織物中還可以含有熱可塑性纖維,該發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色差的問題,但是布面還會出現麻灰點,影響面料的品質,而且織物的尺寸穩定性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染色牢度佳、耐熱性優異、色差小,尺寸穩定性佳的含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紡織品。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紡織品為由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與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所形成的機織物或針織物,構成上述共聚酯纖維的二元酸成分中,對苯二甲酸結構單元含量為90mol%以上,構成上述共聚酯纖維的二元醇成分中乙二醇結構單元的含量為70~99mol%、帶側鏈且碳原子數為6以下的脂肪族二元醇結構單元的含量為1~30mol%,上述共聚酯纖維中還含有分子量為1000~10000g/mol的聚乙二醇結構,其含量占共聚酯纖維總量的1~30wt%;這里的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由75~95重量%的纖維素脂肪酸混合酯及5~25重量%的可塑劑所形成。其中構成上述共聚酯纖維的二元醇成分中帶側鏈且碳原子數為6以下的脂肪族二元醇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6~20mol%。
在共聚酯纖維制備過程中的聚合反應階段添加聚乙二醇單體,因為聚乙二醇的柔順鏈結構可以降低共聚酯纖維結構的緊密度,使得染料更容易分散進去,降低了染色溫度,同時由于添加了聚乙二醇單體,可以使織物的干熱收縮得到很好的控制。共聚酯纖維中聚乙二醇結構的分子量為1000~10000g/mol,總量占共聚酯總量的1~30wt%,在此范圍內,與未添加聚乙二醇單體品相比,纖維的干熱收縮率可從20%以上減低到14%以內,從而確保所得紡織品的干熱收縮可以控制在-4.0~2.0%范圍內。如果聚乙二醇結構的分子量及總量不在上述范圍內,則共聚物纖維的干熱收縮大,紡織品的干熱收縮會很差,且共聚物的紡絲性也會變差,容易出現飄絲現象。?
本發明的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由75~95重量%的纖維素脂肪酸混合酯及5~25重量%的可塑劑所形成。可塑劑是指與纖維素脂肪酸混合酯相容性好,可以熔融紡絲且可塑化效果顯著的聚亞烷基二醇類化合物、甘油類化合物、己內酯類化合物、對二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脂肪族二元酸酯類化合物或上述幾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優選聚亞烷基二醇化合物。具體可參照日本專利P2001-193179、P2001-273348、P2002-300234。
本發明的紡織品為由上述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與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的混紡短纖紗或混纖長絲所形成、由上述常壓可染共聚酯纖維的短纖紗或長絲與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的短纖紗或長絲所形成。
本發明的紡織品的經緯向干熱收縮率均為-4.0~2.0%。如果紡織品的干熱收縮率過大或過小,制成衣服熨燙后,變形會很嚴重。
????使用分散染料染色后所得的本發明的紡織品,其色差△E≤15。若超出此范圍,則兩種纖維同色性差,在紡織品表面易形成麻灰點,影響美觀。
與染色后整理前相比,熱可塑性纖維素纖維的強度損失率在20%以內。若損失率在20%以上,紡織品強度偏低,不能滿足服裝、裝飾、產業用織物的強力要求。
本發明的紡織品具有常壓可染、染色性能優越、染色牢度佳。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中各物性參數的測試方法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239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斜入射型聚氨酯泡沫圓角錐吸波材料
- 下一篇:一種太陽能空氣取水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