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41351.X | 申請日: | 2012-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9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張喜瑞;梁棟;張勁;張雅千;李粵;薛忠;鄭侃;陳致水;王濤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海南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D01B1/10 | 分類號: | D01B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印康 |
| 地址: | 570228 *** | 國省代碼: | 海南;66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滾筒 組合式 香蕉 纖維 提取 | ||
1.一種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其特征在于,滾筒組合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中,正向喂料裝置(2)和正向刮雜裝置(3)置于機架(1)的上層,反向喂料裝置(7)、反向刮雜裝置(8)和動力分配裝置(4)置于機架(1)的中層,出料裝置(9)和電機(5)置于機架(1)的下層;
所述機架(1)中,2個上層縱向梁(103)、上層前橫撐(104)和上層后橫撐(105)組成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機架上層長方形框水平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豎直的支柱Ⅰ(101)的上端和機架中部的2個豎直的支柱Ⅰ(101)的上端構(gòu)成水平的機架(1)的上層,2個上層短柱(107)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Ⅰ(101)之前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上層橫梁(106)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Ⅰ(101)之后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上層縱向梁(103);2個中層縱向梁(108)等高度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側(cè)的2個支柱Ⅰ(101)的中部和機架后端豎直的支柱Ⅱ(102)的上端,中層縱向梁(108)的前端與機架前端的支柱Ⅰ(101)固接,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與機架后端的支柱Ⅱ(102)固接,中層后橫撐(116)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的后端,2個中層縱向梁(108)和中層后橫撐(116)構(gòu)成水平的機架(1)的中層,中層橫梁Ⅱ(111)在機架中部的支柱Ⅰ(101)處橫向水平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梁(108)固接,在機架中部的支柱Ⅰ(101)之后,2個中層T形柱(114)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在中層T形柱(114)之后,2個中層Γ形柱(115)彎頭向后左右對稱豎直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中層橫梁Ⅰ(110)橫向水平固接在中層Γ形柱(115)彎頭的端面上,在中層Γ形柱(115)之后,中層橫梁Ⅳ(113)橫向水平固接在左右兩個中層縱向梁(108)上,2個中層縱向懸臂梁(109)在中層縱向梁(108)與下層縱向梁(117)之間等高度向前分別水平固接在左右的機架中部的支柱Ⅰ(101)上,中層橫梁Ⅲ(112)橫向與左右的中層縱向懸臂梁(109)的前端固接;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在中層縱向懸臂梁(109)之下組成水平的機架下層長方形框,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前端固接在機架前端的2個支柱Ⅰ(101)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后端固接在機架后端的2個支柱Ⅱ(102)上,所述機架下層長方形框的中部固接在機架中部的2個支柱Ⅰ(101)上,2個下層縱向梁(117)、下層前橫撐(118)和下層后橫撐(119)構(gòu)成水平的機架(1)的下層;
所述正向喂料裝置(2)由正向從動滾筒(201)、正向主動滾筒(202)、正向輸送帶(203)、正向夾雜滾筒(204)和正向喂料帶輪(205)組成,正向夾雜滾筒(204)水平橫向置于上層短柱(107)的后側(cè)面上部,正向夾雜滾筒(2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短柱(107)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在上層短柱(107)和上層橫梁(106)之間,正向主動滾筒(2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上層,正向主動滾筒(2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正向主動滾筒(202)的軸線和正向夾雜滾筒(2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nèi),正向喂料帶輪(205)固接在正向主動滾筒(202)的右端軸的端部,正向從動滾筒(2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上層前端,正向從動滾筒(2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正向輸送帶(203)套在正向從動滾筒(201)和正向主動滾筒(202)上構(gòu)成正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gòu),正向夾雜滾筒(204)與正向輸送帶(203)之間有間隙;
所述正向刮雜裝置(3)中,在上層橫梁(106)之后,正向刮雜滾筒(3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上層后部,正向刮雜滾筒(302)通過正向刮雜滾筒(302)左右兩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以及固接在上層縱向梁(103)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正向刮雜帶輪(305)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左端的正向刮雜滾筒軸(304)的端部,12~24把正向刮雜刀(3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正向刮雜滾筒(302)的圓柱面上,在正向刮雜滾筒(302)前下側(cè),圓弧形的正向凹板(301)的內(nèi)圓弧面向上,正向凹板(301)橫向固接在上層橫梁(106)和中層橫梁Ⅰ(110)上,正向凹板(3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正向刮雜滾筒(302)的軸線重合,正向凹板(301)的內(nèi)圓弧面與正向刮雜刀(303)之間有間隙;
所述反向喂料裝置(7)中,反向夾雜滾筒(704)水平橫向置于兩個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反向夾雜滾筒(7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T形柱(114)上端面上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反向主動滾筒(7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中層的中層Γ形柱(115)和中層橫梁Ⅳ(113)之間,反向主動滾筒(7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反向喂料帶輪(705)固接在反向主動滾筒(701)的左端軸的端部,反向從動滾筒(7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中層的中層T形柱(114)處,反向從動滾筒(702)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反向從動滾筒(702)的軸線和反向夾雜滾筒(704)的軸線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nèi),反向輸送帶(703)套在反向從動滾筒(702)和反向主動滾筒(701)上構(gòu)成反向喂料的皮帶輸送機構(gòu),反向夾雜滾筒(704)與反向輸送帶(703)之間有間隙,排渣槽(6)向后傾斜,上端固接在中層橫梁Ⅳ(113)上,下部兩側(cè)分別固接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
所述反向刮雜裝置(8)中,在機架中部的支柱Ⅰ(101)之前,反向刮雜滾(筒802)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中層中部,反向刮雜滾筒(802)通過反向刮雜滾筒(802)左右兩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以及固接在中層縱向梁(108)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反向刮雜帶輪(805)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右端的反向刮雜滾筒軸(804)的端部,12~24把反向刮雜刀(803)按徑向等間隔分布沿軸向固接在反向刮雜滾筒(802)的圓柱面上,在反向刮雜滾筒(802)后下側(cè),圓弧形的反向凹板(801)的內(nèi)圓弧面向上,反向凹板(801)橫向固接在中層橫梁Ⅱ(111)和中層橫梁Ⅲ(112)上,反向凹板(801)的圓弧面的圓心線和圓柱形的反向刮雜滾筒(802)的軸線重合,反向凹板(801)的內(nèi)圓弧面與反向刮雜刀(803)之間有間隙;
所述出料裝置(9)中,在中層橫梁Ⅲ(112)正下方,出料主動滾筒(904)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下層中部,出料主動滾筒(904)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出料帶輪(903)固接在出料主動滾筒(904)的左端軸的端部,出料從動滾筒(901)水平橫向置于機架(1)的下層前端,出料從動滾筒(901)通過兩端的軸以及固接在下層縱向梁(117)上平面的軸承和軸承座結(jié)構(gòu)與機架(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出料輸送帶(902)套在出料從動滾筒(901)和出料主動滾筒(904)上構(gòu)成出料的皮帶輸送機構(gòu),中層橫梁Ⅲ(112)與出料輸送帶(902)之間有間隙;
所述動力分配裝置(4)為箱式齒輪傳動機構(gòu),箱體(401)固定在機架(1)的中層的后端,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互相平行從后向前依次橫向排列,主動軸(402)、正向從動軸(403)和反向從動軸(404)都通過箱體(401)的左右側(cè)壁上的軸承與箱體(401)構(gòu)成轉(zhuǎn)動連接,通過箱體(401)內(nèi)的齒輪傳動機構(gòu)傳動,正向從動軸(403)的轉(zhuǎn)向和主動軸(402)的轉(zhuǎn)向相同,反向從動軸(404)的轉(zhuǎn)向和主動軸(402)的轉(zhuǎn)向相反,在箱體(401)的左側(cè)壁外,主動帶輪(405)固接在主動軸(402)的左端,正向從動帶輪(406)固接在正向從動軸(403)的左端,在箱體(401)的右側(cè)壁外,反向從動帶輪(407)固接在反向從動軸(404)的右端,電機(5)在機架(1)的下層后端橫向固定在左右的下層縱向梁(117)上,電機(5)的軸向左,電機輸出帶輪(501)固接在電機(5)的軸上;
皮帶Ⅰ(10)、電機輸出帶輪(501)和主動帶輪(405)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皮帶Ⅱ(11)、正向從動帶輪(406)和正向刮雜帶輪(305)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皮帶Ⅲ(12)、正向刮雜帶輪(305)和反向喂料帶輪(705)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皮帶Ⅳ(13)、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皮帶Ⅴ(14)、反向從動帶輪(407)和反向刮雜帶輪(805)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皮帶Ⅵ(15)、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構(gòu)成皮帶傳動機構(gòu);
整個裝置的動力傳動關(guān)系為,電機(5)的電機輸出帶輪(501)逆時針轉(zhuǎn)動帶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zhuǎn)動,主動帶輪(405)逆時針轉(zhuǎn)動通過箱體(401)內(nèi)的齒輪傳動機構(gòu)帶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zhuǎn)動和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zhuǎn)動,正向從動帶輪(406)逆時針轉(zhuǎn)動帶動正向刮雜帶輪(305)、反向喂料帶輪(705)和出料帶輪(903)逆時針轉(zhuǎn)動,反向從動帶輪(407)順時針轉(zhuǎn)動帶動反向刮雜帶輪(805)和正向喂料帶輪(205)順時針轉(zhuǎn)動。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海南大學(xué),未經(jīng)海南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1351.X/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抽高粘度液體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基片處理設(shè)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