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污泥深井好氧消化處理裝置及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36738.6 | 申請日: | 2012-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57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于桂英;孫欽凱;李師松;宮英杰;馬華飛;梁彥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匯盛天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2 | 分類號: | 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誠智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銀 | 
| 地址: | 250101 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污泥 深井 消化 處理 裝置 方法 | ||
1.有機污泥深井好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反應器主體和頂箱,所述反應器主體內設置有曝氣裝置、進泥管、曝氣用進氣管、循環用進氣管、出泥管,所述曝氣用進氣管、循環用進氣管的進氣口連接空氣壓縮機;
所述進泥管的出泥口位于反應器主體在軸向上的中部且出泥方向為向上;
所述曝氣用進氣管的出氣口低于進泥管的出泥口;
所述出泥管的進泥口位于所述反應器主體內底部且位于所述曝氣裝置的下方;
所述反應器主體內還設有一內筒;內筒的上端口高于反應器主體的頂端,位于所述頂箱內,內筒的底端口低于進泥管的出泥口且高于進氣管的出氣口;
所述進泥管、曝氣用進氣管位于內筒與反應器主體之間的環形空間內;所述出泥管、循環用進氣管位于內筒中;且循環用進氣管的出氣口高于內筒的底端口且出氣方向向下;
所述頂箱的頂部設有排氣裝置;
所述出泥管向上延伸至所述頂箱,并由頂箱伸出,出泥管的出泥口連通至絮凝氣浮池的泥水輸入口;位于所述頂箱與絮凝氣浮池之間的出泥管上設有抽真空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污泥深井好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內筒與所述反應器主體同軸線,所述進泥管、曝氣用進氣管、循環用進氣管、出泥管分別設置有多根;所述多根進泥管、多根曝氣用進氣管、多根循環用進氣管、多根出泥管分別繞反應器主體的軸線圓周均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機污泥深井好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反應器主體深100m,反應器主體的直徑為0.5~3m。
4.有機污泥深井好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1)、深井反應器的反應器主體內,污泥注入點位于反應器主體軸向的中部,且污泥注入點位于深井反應器的反應器主體與內筒之間的環形空間內,污泥注入方向向上;在反應器主體內高度在污泥注入點上方的為氧化區;
曝氣用空氣注入點位于所述污泥注入點的下方,反應器主體內高度在污泥注入點與曝氣用空氣注入點之間的區域為混合區;
曝氣用空氣注入點的下方設有曝氣裝置;反應器主體內高度在曝氣裝置下方的為活塞式流動區;
循環用空氣注入點位于內筒中,且高于內筒的底端口;
2)、曝氣用空氣經曝氣用進氣管輸送至深井反應器的反應器主體內底部,經曝氣裝置升起氣泡;循環用空氣注入內筒后,帶動內筒中的混合液體向下,同時帶動內筒與反應器主體之間的混合液從內筒頂端口進入,即建立起混合液的循環圈;;
3)、將未經處理的有機污泥通過進泥管引入高于曝氣用空氣注入點的再循環液體內并向上;壓力和深度導致了高的氧氣傳導速率,從而保證所述混合區內的混合液體中具有高的溶解氧量,氧化區內高的反應速率使得有機物能在垂直循環圈的上部被生物氧化;
4)、再循環液體沿著反應器主體的側壁向上到達頂箱中,在頂箱中由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含有廢氣的氣泡將廢氣通過頂箱的排氣裝置釋放到大氣中;
同時,小部分混合液體從混合區進入活塞式流動區;活塞式流動區內污泥中剩余的有機物被高度氧化;隨著有機物的氧化,釋放的熱量使污泥溫度不斷升高;消化后的污泥快速到達地表的絮凝氣浮池,使得砂粒和固體物質不會沉積在井底;混合液體行至地表的過程中快速的減壓可以導致固體物質從液體中分離并懸浮于表面,實現自絮凝上浮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匯盛天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匯盛天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673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