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36153.4 | 申請日: | 2012-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46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周通;王佳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杰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鄭賢明 |
| 地址: | 110034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長窄形型胎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長窄形且有二次彎邊結構的零件。
背景技術
如圖1和圖2所示,該類型胎具有鑲塊和胎體,且具有二次彎邊成形,由于零件本身結構長而窄,強度較低,因此該工裝在加工過程中極容易變形,在加工此類型胎時經常超差,鑲塊和胎體超差的累積導致裝配時產生更大的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加工方法,減少型胎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形,最大程度的降低誤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刨工:刨鑲塊和胎體的上下兩個表面,鑲塊的留余量為3-5mm,胎體留磨余量為0.6-0.8mm;
2)磨工:磨鑲塊和胎體的上下兩個表面使之平行;
3)數控加工:分別加工鑲塊和胎體的貼合面;
4)鉗工:研磨,打光鑲塊和胎體的貼合面;
5)裝配:將鑲塊和胎體裝成整體;
6)數控加工:加工整體型面。
上述步驟3)中鑲塊的貼合面與胎體的貼合面加工步驟相同,其具體為:
1)粗銑貼合面留余量3-4mm,軸向步距為0.5mm,加工后松壓板釋放應力,可防止因應力而產生的變形;
2)繼續粗銑貼合面,此次留余量0.7-0.9mm,軸向步距為0.5mm;
3)用立銑刀精銑貼合面至尺寸要求,軸向步距為0.5mm。
上述步驟6)中加工整體型面的具體步驟為:
1)將鑲塊的上表面與胎體的上表面基準面接平;
2)粗銑曲面一側型面Ⅰ,留余量0.7-0.9mm,軸向步距為0.5mm;
3)采用立銑刀粗銑曲面另一側型面Ⅱ(10),留余量0.7-0.9mm,軸向步距為0.5mm;
4)用球刀半精銑曲面一側型面Ⅰ,留余量0.2-0.4mm,軸向步距為1mm;
5)用球刀精銑曲面一側型面Ⅰ至尺寸要求,軸向步距為0.3mm;
6)用立銑刀精加工曲面另一側型面Ⅱ至尺寸要求;
7)精銑型面第一次彎邊處至尺寸要求,軸向步距為0.3mm;
8)將鑲塊和胎體裝成的整體翻轉180度加工底面型面,底面型面包括臺階面、臺階底面和貼合側面:
8.1)粗銑臺階面、臺階底面和貼合側面,均留余量0.7-0.9mm;
8.2)用立銑刀精銑臺階面、臺階底面和貼合側面至尺寸要求;
8.3)精銑型面第二次彎邊處至尺寸要求,軸向步距為0.3mm。
由鑲塊和胎體裝成的整體在數控加工時,由于型面有角度,需要在鑲塊和胎體上制連接裝配孔,其整體上裝有墊塊和工具板,在完成各型面后,鉗工拆工具板。由于型面有角度,因此裝工具板方便了數控裝夾,裝墊塊防止了刀具在加工時加工到工具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單體只加工貼合面,裝配后整體加工其他型面的方法,此方法降低了單體加工的變形量,整體加工后結構強度得到加強,并有效防止在之后的加工中發生變形,不僅降低了單體加工的難度,降低了加工中產生的誤差,同時也縮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結構示意圖Ⅰ。
圖2為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結構示意圖Ⅱ。
圖3為鑲塊加工示意圖。
圖4為胎體加工示意圖。
圖5為鑲塊和胎體整體加工示意圖。
圖6為鑲塊和胎體整體翻轉后加工示意圖。
其中,1-鑲塊;2-胎體;3-墊塊;4-工具板;5-貼合面;6-貼合側面;7-臺階底面;8-臺階面;9-型面Ⅰ;10-型面Ⅱ;11-胎體上表面基準面;12-鑲塊上表面;13-第一次彎邊處;14-第二次彎邊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帶有鑲塊的長窄形型胎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刨工:刨鑲塊1和胎體2的上下兩個表面,鑲塊1的留余量為3-5mm,胎體2留磨余量為0.6mm;
2)磨工:磨鑲塊1和胎體2的上下兩個表面使之平行;
3)數控加工:分別加工鑲塊1和胎體2的貼合面5;
4)鉗工:研磨,打光鑲塊1和胎體2的貼合面5;
5)裝配:將鑲塊1和胎體2裝成整體;
6)數控加工:加工整體型面。
如圖3和圖4所示,上述步驟3)中鑲塊1的貼合面5與胎體2的貼合面5加工步驟相同,其具體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615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