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面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32313.8 | 申請日: | 2012-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77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思妤;蔡正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43 | 分類號: | G02F1/1343;G02F1/1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顯示 面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面板,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1888年,Friedrich?Reinitzer將膽固醇型苯甲酸鹽(cholesteric?benzoate)置于偏光顯微鏡中,觀察到膽固醇型苯甲酸鹽在勻相(isotropic)與膽固醇相(cholesteric)會呈現出不同顏色(藍紫色和藍色),勻相與膽固醇相之間的顏色變化現象僅存在于很小的溫度區間(約只有1℃溫度區間)。1970年,許多科學家利用容積分析、高分辨率示差掃描熱卡計等方法,證實前述現象是一種新的熱力學穩定相,并稱其為藍相。
一般的液晶具有光學異相性(optically?anisotropic),但是藍相液晶卻是具有光學等向性(optically?isotropic)。換言之,藍相液晶具有非常低或者甚至不具有雙折射性(birefringence)。不過,由于藍相的晶格周期為可見光波長的函數,故會產生選擇性布拉格反射(selective?bragg?reflection)。這種特性使得藍相液晶可以應用在快速應答的光閥(fast?light?modulators)。但是,無論在理論上的預測還是在實驗上的觀察,藍相液晶僅出現在具備有高純度、高旋光性的分子材料中,這使得藍相液晶僅存在于很小的溫度區間內(小于2℃的溫度區間)。因此,藍相液晶在實際應用上并不容易。
近十年來,為了使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凌駕于陰極射線管的顯示品質,具有快速應答特性的藍相液晶又受到學術以及產業界的重視。為了應用上的需要,藍相液晶必須具備有寬廣的溫度應用范圍,因此不同的技術發展相繼被提出。例如,利用高分子穩定的特性(產生高分子網狀結構)以產生能夠存在于寬廣溫度區間內的藍相(Nature?materials,2002,1,64)。此外,在2002年,Kikuchi等人將少量的分子單體及光阻劑加入藍相液晶中,并在藍相溫度范圍內照光產生如凝膠結構的穩定藍相,成功的產生出溫度區間約為60℃的藍相。
一般來說,正型藍相液晶分子是以共平面轉換式(in-plane?switch?mode,IPS)的電極設計所產生的橫向電場來驅動,以使正型藍相液晶分子形成具有雙折射性的橢圓狀(ellipsoid)。在不施加電場的情況下,正型藍相液晶分子為光學等向性,而呈現常態黑畫面(normally?black)模式。另外,在施加電場的情況下,正型藍相液晶分子為光學異向性并呈現亮態畫面。然而,共平面轉換式的電極設計通常是具有固定間距的梳狀電極,電極上方不存在橫向電場,以使電極上方的正型藍相液晶分子無法受到橫向電場的驅動而呈現光學等向性,造成穿透率不高且顯示畫面具有暗線等問題,影響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此外,正型藍相液晶分子于文獻數據顯示其驅動電壓高達約35伏特,因此不利于驅動電路的晶片的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具有良好的穿透率以及低驅動電壓。
本發明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個像素結構以及正型藍相液晶層。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像素結構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各像素結構包括第一電極、介電層、至少一第二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三電極。第一電極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介電層覆蓋第一電極。第二電極配置于介電層上且與第一電極重迭,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第一電極。第三電極配置于介電層上且與第一電極重迭,第三電極大致上環繞第二電極且第三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具有間距。正型藍相液晶層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正型藍相液晶層包括多個正型藍相液晶分子。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個像素結構以及液晶層。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像素結構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各像素結構包括第一電極、介電層、至少一第二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三電極。第一電極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介電層覆蓋第一電極。第二電極配置于介電層上且與第一電極重迭,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第一電極。第三電極配置于介電層上且與第一電極重迭,第三電極大致上環繞第二電極且第三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具有間距。液晶層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液晶層包括多個正型液晶分子。
基于上述,本發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像素結構中,第三電極大致上環繞第二電極,因此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可形成多個不同方向的電場來驅動正型液晶分子。據此,可以使液晶顯示面板的穿透率提高且驅動電壓下降。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23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組織分類
- 下一篇:一種用于混凝土結構的健康監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