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分向導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9647.X | 申請日: | 2012-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38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陽;劉麗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三江航天紅峰控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25/00 | 分類號: | 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劉麗君 |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光纖 陀螺 繞環機 導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陀螺繞環機,特別是一種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分向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光纖陀螺光路部分由寬譜光源、低噪聲探測器光纖耦合器、多功能集成光學調制器和光纖環五種器件組成。光纖環由多圈光纖在特制的骨架上按特定的方式繞制而成,為光纖陀螺提供大等效面積的閉合光路,在增強Sagnac效應的同時,減小了陀螺的體積。實現保偏光纖的緊密繞制是保證光纖陀螺準確度的重要因素。現有光纖環一般用光纖陀螺繞環機繞制。
現有的光纖陀螺繞環機具有兩個繞制放線機構,每個繞制放線機構的頂端為指向繞制環的導向頭,導向頭上設有圓孔,光纖在圓孔穿過后繞制在繞制環上。這種方式的現實結果是光纖在繞制環上分布不均勻,尤其是位于繞制環兩端的限位板附近的光纖,明顯不整齊于繞制環中部的光纖,影響了光纖環質量。為提高光纖環的繞制質量,研究人員提出了若干方法,例如200710070052.6的中國專利對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光纖張力控制提出了一種控制方法。但是,對于如何通過更好的光纖繞制導向,提高光纖在繞制環上的均勻性和整齊度,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分向導向裝置,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光纖繞制不均勻、不整齊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分向導向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左導向桿和右導向桿,所述左導向桿的尖形頂端上設有一向下凸出的第一凸臺和一向左凸出的第一側臺,所述第一凸臺與第一側臺面面相交;所述右導向桿的尖形頂端上設有一向下凸出的第二凸臺和一向右凸出的第二側臺,所述第二凸臺與第二側臺面面相交。所述左導向桿、右導向桿的末端分別取代左右繞制放線機構的導向頭,并安裝在所述光纖陀螺繞環機的左右繞制放線機構上。
當光纖從左至右繞制時,將光纖置于左導向桿的第一凸臺與第一側臺的相交區域。第一凸臺與繞制光纖側面接觸,控制光纖在繞制環上的軸向位置,第一側臺與光纖上表面接觸,控制光纖的徑向位置。
當光纖從右至左繞制時,將光纖置于右導向桿的第二凸臺與第二側臺的相交區域。第二凸臺與繞制光纖側面接觸,控制光纖在繞制環上的軸向位置,第二側臺與光纖上表面接觸,控制光纖的徑向位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凸臺、第二凸臺的高度分別為繞制光纖的直徑的2/3倍,所述第一側臺、第二側臺面的最小寬度分別大于繞制光纖直徑的1倍且小于光纖直徑的3/2倍。
更加優化的,所述左導向桿包括第一桿頭和第一桿體,所述第一桿頭和第一桿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第一桿頭包括所述左導向桿的尖形頂端,所述第一桿體上設有第一連接孔,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孔安裝在所述左繞制放線機構上。
所述右導向桿包括第二桿頭和第二桿體,所述第二桿頭和第二桿體通過螺栓、螺孔結構連接,所述第二桿頭包括所述右導向桿的尖形頂端,所述第二桿體上設有第二連接孔,并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孔安裝在所述右繞制放線機構上。
更優選的,所述第一桿頭靠近所述第一凸臺的下底面設有第一過渡凹槽,所述第二桿頭靠近所述第二凸臺的下底面設有第二過渡凹槽。
再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分別為腰形孔。采用腰形孔用于分別調節所述左、右導向桿在所述左繞制放線機構上的位置,以及第一桿頭、第二桿頭離繞制工作環面的距離。
所述第一桿頭與第一桿體通過斜面連接,第一桿頭與垂直第一桿體的方向成α角度;所述第二桿頭與第二桿體通過斜面連接,第二桿頭與垂直第二桿體的方向成α角度。這用于控制左、右導向桿的位置和角度,使導向桿對繞制光纖的上表面切線方向進行導向控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無需對現有的光纖陀螺繞環機作大的技術改造,因而工藝性好、成本低、操作方便,同時具有導向效果好、性能穩定的優點,保證了光纖繞制的整齊性和均勻性,有利于提高光纖陀螺的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圖1是左導向桿的裝配右視圖。
圖2是左導向桿的裝配主視圖。
圖3是左導向桿的裝配左視圖。
圖4是左導向桿的裝配俯視圖。
圖5是左導向桿桿頭的主視圖。
圖6是左導向桿桿頭的俯視圖。
圖7是左導向桿桿體的主視圖。
圖8是左導向桿桿體的左視圖。
圖9是光纖繞制在繞制工作環上的示意圖。
圖10是第一凸臺作用于繞制工作環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三江航天紅峰控制有限公司,未經湖北三江航天紅峰控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964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擺式氣彈模型及氣彈模型測震風洞試驗方法
- 下一篇:壓濾機電動排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