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流攪拌機構與微小氣泡產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4731.2 | 申請日: | 2012-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12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曾進輝;付重禹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進輝;付重禹 |
| 主分類號: | A01K63/04 | 分類號: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71 | 代理人: | 孫大勇 |
| 地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流 攪拌 機構 微小 氣泡 產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泡產生機構和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微小氣泡產生機構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養殖業中,氣泡產生裝置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有的氣泡產生裝置主要為水車式或者潛水式。授權公告號為CN2701258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于2005年5月25日公開了“一種新型可調池塘養殖增氧機”,其技術方案是:所述池塘養殖增氧機包括U形浮船及其支撐的固定支架,還包括豎向設置于固定支架中央的不銹鋼筒及其內置的不銹鋼軸與上、下螺旋葉輪,并在不銹鋼筒的上端設置有電機,而電機的外圍設有防雨罩,上、下螺旋葉輪與電機為不銹鋼軸同軸連接,這種結構能有效實現上下層水充分混合,從而有效地避免水質分層現象,但是由于這種新型可調池塘養殖增氧機產生的含氧氣泡體積較大、氣泡數量較少且產生效率不高,從而使得增氧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持續、高效、穩定地生成微小氣泡的回流攪拌機構,以及應用該回流攪拌機構的微小氣泡產生裝置。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回流攪拌機構,其關鍵是:包括兩個以上的內凹狀阻擋片,在所述阻擋片之間還設置有旋轉葉片;優選的,所述阻擋片為兩個,分別為第一阻擋片和第二阻擋片。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在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還開設有貫穿所述第一阻擋片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設有間隙,所述回流槽的寬度大于所述間隙。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的直徑大于所述旋轉葉片靠近轉軸的最近一端所在的圓的直徑。
為解決另一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小氣泡產生裝置,,其技術方案為:一種微小氣泡產生裝置,包括動力源和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包括與所述動力源連接的轉軸以及從靠近所述動力源一側到遠離所述動力源一側依次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旋轉切刀、葉輪和回流攪拌機構,所述裝置本體還包括設在所述轉軸周圍的導流管、和所述導流管內表面相配合的氣液導流機構以及設置在所述導流管上的進氣孔和/或進水孔,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所述導流管的內表面間設有間隙,其特征是:所述回流攪拌機構為多級回流攪拌機構,所述多級回流攪拌機構包括兩個以上的內凹狀阻擋片,所述內凹面朝向所述動力源,在所述阻擋片之間還設置有旋轉葉片。
優選的,所述阻擋片為兩個,靠近所述動力源一側的阻擋片為第一阻擋片,遠離所述動力源一側的阻擋片為第二阻擋片;在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還開設有貫穿所述第一阻擋片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寬度大于所述間隙。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多級回流攪拌機構通過所述第二阻擋片和所述轉軸相連接,在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的直徑大于所述旋轉葉片靠近所述轉軸的最近一端所在的圓的直徑。
優選的,所述回流槽以所述轉軸的軸線為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所述第一阻擋片和/或所述第二阻擋片為碗狀結構體;所述旋轉葉片圍繞在所述轉軸的周圍,所述旋轉葉片以所述轉軸的軸線為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
通過實施本發明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一種回流攪拌機構,包括兩個以上的內凹狀阻擋片,在所述阻擋片之間還設置有旋轉葉片,所述阻擋片為兩個,分別為第一阻擋片和第二阻擋片。大量體積不一的氣泡通過第一阻擋片被匯集到旋轉葉片處,經過旋轉葉片的攪拌后會朝向第二阻擋片的邊緣散開,匯集的氣泡經攪拌后大部分的氣泡會被分裂成體積更小的氣泡。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的直徑大于所述旋轉葉片靠近轉軸的最近一端所在的圓的直徑,氣泡經匯集后朝向圓孔移動時部分會被伸入到圓孔里的旋轉葉片粉碎,部分會通過圓孔進入到第二阻擋片的凹形區域內被旋轉葉片粉碎,這種結構使得氣泡分裂的效率更高。
在所述第一阻擋片上還開設有貫穿所述第一阻擋片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設有間隙,所述回流槽的寬度大于所述間隙。直徑小于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的間隙大小的氣泡會通過該間隙進入到液體中。部分直徑大于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的間隙大小的氣泡會通過第一阻擋片和所述導流管的內表面形成的間隙再一次進入到第一阻擋片的凹形區域內,部分直徑大于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的間隙大小的氣泡會通過所述回流槽再一次進入到第一阻擋片的凹形區域內,這些再一次進入到第一阻擋片的凹形區域內的氣泡會重復前一個流程,直到分裂成直徑小于所述回流攪拌機構和導流管的內表面間的間隙大小的氣泡從而通過該間隙進入到目標液體中,通過調整該間隙大小可以讓符合體積規格要求的氣泡進入到目標液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進輝;付重禹,未經曾進輝;付重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47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鹽酸復合緩蝕劑
- 下一篇:多用途的金屬皂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