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捕捉河蚌的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4558.6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5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三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三川 |
| 主分類號: | A01K80/00 | 分類號: | A01K8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300 安徽省蚌***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捕捉 河蚌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捕捉河蚌的工具,河蚌又名“河歪”,是一種常見的的貝殼類水生動物。以濾食藻類為生,肉質特別脆嫩可口,是筵席之佳肴。河蚌不僅渾身是寶,且藥用功效顯著。
背景技術
河蚌的多重功能,使人們對河蚌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傳統捕捉河蚌的方式已很難滿足人們對河蚌的大量需求。在漁業生產中,人們一般采用徒手捕捉或者用爬子捕捉河蚌,采用這樣的捕捉方式不僅耗費人工,捕捉量少,而且還只適合在較淺水域中進行操作。本人根據以往捕捉河蚌的經驗結合其它捕捉工具創造出一種新型捕捉河蚌的工具。這種新型捕捉工具不僅適用于較深水域,且適合規模化、產業化的河蚌生產,既節省人力、物力,又能保證河蚌的完好性。經檢索,人們對新型捕捉河蚌的工具的需求量日趨增加,因此該捕捉工具市場前景廣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捕捉河蚌的工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捕捉河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兩個長網綱(6)和兩個直網綱(7)組成一個長方形,直網綱和長網綱連接處設有網浮(1),網浮下連接有網墜(2)和網墜系繩(5)。兩個長網綱之間還設有一個中間網綱(9)。中間網綱、長網綱和直網綱之間的對角線處連接有斜網綱(8),斜網綱處還設有直徑為0.1毫米的絞絲線(4),長網綱各端的兩角還設有兩根拉繩(3)。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每個網墜的重量在0.1-0.2公斤之間,單個網浮的浮力加網墜的浮力小于網墜的自身的重量20克,網墜系繩的長度在15-20厘米之間。兩個浮標之間的間距為1-1.5米,斜網綱的絞絲線間距為2-5厘米,絞絲線的長度比網墜系繩的長度略長3-5厘米。上述材料,長網綱、中間網綱、直網綱用36-60股塑料繩制作,斜網綱用30-36股的塑料繩制作。網墜用水泥球制作,網墜系繩用18股塑料繩制作。網浮用塑料泡沫板制作。斜網綱的絞絲線用直徑在0.1毫米塑料繩制作,拉繩則用90-120股塑料繩制作。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將該捕捉河蚌的工具放到有河蚌的水域中,由兩個人或兩只機帆船拉住它的兩根拉繩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向前拉動。斜網綱上的每根絞絲線由于在網浮和網墜的作用下呈自然下垂的狀態,其下部向后彎曲并緩慢向前移動。河蚌在水下濾食藻類食物時會張開貝殼,當經過的絞絲線觸及河蚌肌肉時,河蚌頓覺有威脅感,河蚌為自保將貝殼關閉。快速關閉的貝殼會把觸碰到自身肌肉的絞絲線緊緊夾住而河蚌也將會被夾住的絞絲線拖走,拖走時越來越強烈的震動感使河蚌越夾緊兩扇貝殼,直到被人們捕捉。當捕捉河蚌的工具在水下拉動一段距離時可拽出水面摘取河蚌也可邊拉邊摘取河蚌。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該捕捉河蚌的工具操作簡單易行、使用時對環境影響小、捕獲量大且捕捉到的河蚌完好鮮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捕捉河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兩個長網綱(6)和兩個直網綱(7)組成一個長方形,直網綱和長網綱連接處設有網浮(1),網浮下連接有網墜(2)和網墜系繩(5)。兩個長網綱之間還設有一個中間網綱(9)。中間網綱、長網綱和直網綱之間的對角線處連接有斜網綱(8),斜網綱處還設有直徑為0.1毫米的絞絲線(4),長網綱各端的兩角還設有兩根拉繩(3)。每個網墜的重量在0.1-0.2公斤之間,單個網浮的浮力加網墜的浮力小于網墜的自身的重量20克,網墜系繩的長度在15-20厘米之間。兩個浮標之間的間距為1-1.5米,斜網綱的絞絲線間距為2-5厘米,絞絲線的長度比網墜系繩的長度略長3-5厘米。上述材料,長網綱、中間網綱、直網綱用36-60股塑料繩制作,斜網綱用30-36股的塑料繩制作。網墜用水泥球制作,網墜系繩用18股塑料繩制作。網浮用塑料泡沫板制作。斜網綱的絞絲線用直徑在0.1毫米塑料繩制作,拉繩則用90-120股塑料繩制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三川,未經李三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455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