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力發電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23933.5 | 申請日: | 2012-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01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柱;高吭;李心平;羅四倍;賀智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D9/00 | 分類號: | F03D9/00;F03D1/04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強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力 發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清潔環保能源的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風力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能源危機已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人們迫切需要尋找各種清潔、經濟的可再生能源來代替那些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目前研究較為廣泛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陽能、風能等,而對于這些能源的利用,主要依賴于它們在自然界的天然存在狀態,例如修建水電站要在水流急落差大的狹窄處、太陽能裝置需要安裝在終年日照時間足夠的地區,風力發電廠則建設在地平且廣的高原,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球上已越來越明顯的留下了“人造”的痕跡,怎樣將人類的建設活動與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結合起來,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課題。
現在在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過程中,人們已逐漸意識到建筑與環境和能源消耗進行綜合考慮的重要性,盡量避免無規劃或錯誤規劃所帶來的人為災害,例如對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進行合理設置和搭配,減少“熱島效應”和“狹管效應”等;在建筑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上,注意通風、隔熱以及進行熱量的回收或循環利用,以降低建筑能耗。事實證明,在整體規劃和局部設計中趨利避害具有環境和經濟上的雙重意義。
在人造建筑與能源開發的綜合考慮過程中,由于城市中建筑物互相阻擋,使得自然風無法被充分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多個高層建筑阻隔自然風形成聚風帶的風力發電系統。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風力發電系統,包括發電機組,還包括由多個高層建筑阻隔自然風形成的聚風帶,聚風帶兩側的建筑物的夾角呈110°—130°,聚風帶的寬度為2.5—3m,聚風帶每一側的高層建筑至少設有兩棟,每棟建筑物的長為60m以上,寬度為15m以上,高度為60m以上,每棟建筑物表面采用與流體之間的摩擦系數為0.001—0.005的建筑材料,聚風帶每一側的建筑物間距為35—50㎝,所述的發電機組位于聚風帶內,包括多個豎直排列的發電機和由安裝孔、內六角螺栓、安裝平臺、后支架、前支架、膨脹螺栓組成的安裝支架,所述的每一臺發電機都安裝在安裝平臺上,通過使用螺栓連接將發電機固定在安裝平臺的安裝孔上,所述的安裝平臺通過前支架和后支架支撐固定,安裝平臺距離地面距離為10m以上,兩個安裝平臺的間距為2m以上,所述的前支架和后支架一端通過使用內六角螺栓連在接安裝平臺上使安裝平臺固定,另一端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樓側墻上,使前支架和后支架支撐住安裝平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城市節能水平充分利用了多座連體高層建筑的聚風效應,設計了幾種多座連體高層建筑的聚風排列方法,使風匯聚于聚風帶處更加有利于風的利用,同時小摩擦力建筑材料的使用,減少了風能的損耗,使風更加強勁,然后帶動發電機發電,然后給樓宇內公用設施提供工作所用電源,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安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安裝支架的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直線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拋物線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的雙曲線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示標記1、發電機組;2、高層建筑物;3、聚風帶;4、安裝孔;5、內六角螺栓;6、安裝平臺;7、后支架;8、前支架;9、高層建筑物側墻;10、膨脹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39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智能傳感器網絡的隧道病害應急監測系統
- 下一篇:一種可更換鋼連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