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23808.4 | 申請日: | 2012-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8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郭睿;鄧輝勝;馮燕梅;黃晶;周發春;徐昉;張勇;劉勛;劉義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A61B19/00;A61M2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16***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微型 可視化 穿刺 系統 | ||
1.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圖像監視器模塊及光源控制模塊;
(2)、準備臨床常用的穿刺針系統;
(3)、根據密閉性的需要,準備帶瓣閥的接口并與穿刺針尾部連接;
(4)、準備整合光源的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尾端與圖像監視器模塊及光源控制模塊接口連接,頭端直接或通過帶瓣閥接口逐漸送入穿刺針;
(5)、開啟光源,在超微型光纖成像的實時引導下,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針進入靶向穿刺區域完成相應的探查、引流、注射等相關功能,從而制得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圖像監視器模塊及光源控制模塊可以為兩個獨立的模塊,放置于移動支架上,便于床旁操作;
(2)或者圖像監視器模塊及光源控制模塊可以集成為一單獨模塊,放置于移動支架上;
(3)或者進一步運用集成技術,將圖像監視器模塊及光源控制模塊整合成能夠手持操作,并滿足便攜、移動要求的微縮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帶瓣閥可為單向膜瓣或旋轉式瓣閥結構,以實現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的密閉功能;
(2)同時根據需要,密閉系統除帶瓣閥接口外,尚可延展出其他接口功能,以實現在可視化穿刺過程中,完成同步抽吸或注射等診斷及治療功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可與光源整合一體,或與光源獨立分開;
(2)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由數根超微型光纖組成,其中單根超微型光纖直徑為0.1um-0.45um,集光源部分,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的直徑為0.2mm-0.9mm;
(3)超微型光纖根據工藝不同可為硬質,半硬質,或軟性超微型光纖能夠實現一定方向及角度的可操控性能;
(4)另外除了光纖成像原理外,尚可整合微型超聲導絲等其它類型的成像系統。
(5)根據需要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除整合成像光纖及光源外,尚可預留1個或數個空心通道,通過該空心通道自身或經該空心通道能夠送入相應診斷或治療單元,以完成相應診斷及治療功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及權利要求4所述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由于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的直徑能夠控制在0.2mm-0.9mm,因此可以順利通過27G-18G的注射針,涵蓋了現有臨床常用穿刺針型號,從而使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的最小直徑控制在27G-18G之間。
(2)新型可視化穿刺系統以現有臨床常用穿刺針為基礎,不需改變現有穿刺針結構,即可實現可視化穿刺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微型可視化穿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頭端在穿刺針針尖稍內側或稍超出穿刺針針尖,在影像單元的實時引導下進入靶向穿刺區域;
(2)或超微型光纖成像系統頭端超出穿刺針針尖進入體內靶向腔隙完成相應探查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科大學,未經重慶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380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貼片式超聲波電機振子及其驅動方法
- 下一篇:酒瓶臺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