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速輥式磨煤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3401.1 | 申請日: | 2012-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61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呂兵兵;常杰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5/00 | 分類號: | B02C15/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速 輥式磨煤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磨煤機,尤其涉及一種中速輥式磨煤機。
背景技術
目前,中速輥式磨煤機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電站、冶金、水泥等行業煤粉制備系統中,有磨輥、磨環、上下拉桿、傳動盤、齒輪箱、液壓缸等組成,磨輥和磨環是磨煤機的主要部件之一,也是易損件。在磨煤機磨制煤粉過程中,煤層太薄引起磨煤機巨大的振動,是造成磨輥和磨環磨損,引起磨煤機損壞的主要原因。輥式磨煤機通常帶有3個磨輥,每個磨輥的價格在25萬人民幣左右,磨環的價格在35萬人民幣左右。近年來國內對輥式磨煤機進行不斷改進,主要技術是在磨輥和磨環上添加耐磨層,來減緩對磨輥和磨環的磨損。或者根據磨煤機運行時的聲音分貝大小,來判斷煤層的厚度,可靠性和穩定性很差。或者在磨煤機某部件上裝有可顯示出磨煤機煤層深度及磨損件磨損狀況的測量裝置,如測量標尺,在磨煤機運行期間從外部了解上述情況,但此種方法要求磨煤機現場24小時有人員駐守,不間斷監測其狀態;且由于煤層厚度范圍通常很小(如0~100mm),正常生產時通常要求煤層在更小的范圍(30~70mm)內,因為煤層厚度是一個在較小范圍內變化的連續量,只靠人工肉眼觀察判斷,且要及時告知遠程操作人員進行升輥等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難,耗費較大人力物力,且效果較差。目前的各種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從根本上防止煤層太薄對磨輥和磨環造成的非正常磨損甚至損壞,進而引起生產停產,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煤層太薄對磨輥和磨環造成的非正常磨損甚至損壞,進而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有效防止磨輥和磨環損壞的中速輥式磨煤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中速輥式磨煤機,包括磨環、磨輥、支架、上拉桿、下拉桿、液壓缸加載系統和控制器,上拉桿上安裝有感應條,感應條隨上拉桿運動;磨環的外殼或者支架上與感應條相應的位置安裝有接近開關,該接近開關與控制器連接;當感應條到達接近開關的感應區時,接近開關被觸發,接近開關的狀態發生改變,控制器檢測到該改變后,控制液壓缸加載系統泄壓,升起磨輥,以加載原煤。
本發明所述的中速輥式磨煤機中,在每個磨輥所對應的上拉桿上均設有感應條,在磨環的外殼或者支架上的相應位置上均安裝有接近開關。
本發明所述的中速輥式磨煤機中,在上拉桿或者磨環的外殼上安裝有測量標尺,用于測量和顯示煤層厚度。
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在磨環的外殼或者支架上安裝接近開關,在上拉桿上安裝有感應條,感應條隨上拉桿運動,當感應條到達接近開關的感應區時,接近開關被觸發,產生觸發信號,控制器檢測到該觸發信號后,控制液壓缸加載系統泄壓,升起磨輥,以加載原煤,從而可有效避免對磨輥和磨環的非正常磨損,極大地延長了磨煤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速輥式磨煤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磨環,2-磨輥,5-上拉桿,6-連接卡套,7-下拉桿,8-測量標尺,9-感應條,10-接近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中速輥式磨煤機,包括磨環1、磨輥2、支架(圖中未示出)、上拉桿5、下拉桿7、液壓缸加載系統和控制器(圖中未示出)。其中,上拉桿5和下拉桿7通過連接卡套6連接。支架在磨煤機正常運轉時用于固定磨輥2,在升輥或降輥加載過程中,用于從拉桿上傳導加載力到磨輥2上。上拉桿5上安裝有感應條9,感應條9隨上拉桿5上下運動而運動。磨環1的外殼或者支架上與感應條9相應的位置上安裝有接近開關10,該接近開關10與控制器連接;在磨煤機運行期間,在液壓加載系統加載力的作用下,隨著煤層厚度的不同,感應條9隨著上拉桿5的上下運動而運動,上拉桿5通過連接卡套6與下拉桿7相連,下拉桿7再通過連接卡套(圖中未示出)與加載油缸連為一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34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