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22388.8 | 申請日: | 2012-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3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閔寬洪;孟順龍;花瑞順;劉永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K63/04 | 分類號: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08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底部 排水 養殖 系統 沉積物 自動 去除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去除養殖系統底部沉積物的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池塘養殖的有關研究顯示,在養殖投喂的濕飼料中,有5%-10%未被魚類食用;而被魚類食用消化的飼料中又有25%-30%以糞便的形式排出;自然和人為輸入的氮、磷除僅一部分以養殖品種輸出外,至少有50%富集成沉積物。沉積物是指在水體范圍內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過程所產生的沉降物。在養殖池塘中,未被魚類攝食的殘餌、魚類排泄物、老化死亡的動植物殘體以及塵埃泥沙等沉積于池底形成沉積物。沉積物直接與水體接觸,從多方面影響水質,是水體的營養鹽庫,在受到擾動或環境條件變化時,將會對養殖水體環境產生重要影響,造成污染。因此,及時有效的去除沉積物能夠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從而對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魚類工業化養殖發展迅速,工業化養殖系統中的養殖池很多是水泥池,采用底部排水。同時,隨著養殖設施改造工程的逐步推進,水泥池塘等硬底池塘代替傳統土質池塘的池塘改造工程已經在許多地區開展起來。其中從池塘底部排水是這類改造后的硬底池塘的一大特點。針對養殖系統采用底部排水這一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同時,本發明也可用于其他底部排水養殖系統(如水族箱)的底部沉積物清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結構簡單,科學易行,結合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結構特點,可有效地去除水泥池塘、水族箱等通過底部進行排水的養殖系統中的沉積物,能夠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對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等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長管、短管、連接彎管和三通管,所述長管豎直設置,長管下端用于與養殖系統底部的排水口密封插接;所述長管上端與三通管的下接口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側接口的最高位置;所述三通管的上接口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的側接口與連接彎管的第一接口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的第二接口與短管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連接彎管、三通管和長管均為圓管,它們的內徑為10-15?c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下端距池底的距離為3-5?c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下端開口的形狀設計為扁平狀,以防止去污過程中養殖生物從短管下端進入后逃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長管與短管平行設置,長管與短管之間的距離為3~20?c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短管、連接彎管、三通管和長管可采用塑料、有機玻璃或金屬材料制成。
所述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系統的進水口設置在養殖系統的邊角位置處,從進水口向養殖池塘內注水會使養殖池塘內的水形成旋流;所述養殖池塘的排水口設置在養殖池塘底部的中心位置處,所述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安裝在養殖系統中心的排水口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發明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以實現沉積物的自動去除,保持養殖系統水質清新、環境良好,從而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產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在具體應用中的布置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實施例中的底部排水養殖系統的沉積物自動去除裝置主要由長管1、三通管2、連接彎管3和短管4組成,所述長管1豎直設置,長管1下端用于與養殖池塘底部的排水口A密封插接;所述長管1上端與三通管2的下接口2a緊配連接,并且所述長管1的頂端不能高于三通管2側接口2c的最高位置,以確保三通管2的側接口2c與長管1內部相連通;所述三通管2的上接口2b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2的側接口2c與連接彎管3的第一接口3a緊配連接,所述連接彎管3的第二接口3b與短管4上端緊配連接,所述短管4下端插入水中并與池底留有間隙,所述間隙用于使水及沉積物能夠進入短管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238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