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0401.6 | 申請日: | 2012-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3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幸野廣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L33/60 | 分類號: | H01L33/60;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軼;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發光元件照射光的發光裝置,特別是涉及以高亮度、高輸出的方式使用的發光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開發了高亮度、高輸出的發光元件以及小型的發光裝置并利用于各種領域。這樣的發光裝置具有小型、低消耗電力、輕量等的特征,例如被利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的光源、各種儀表的光源以及各種讀取傳感器等。
作為一例,對于背光所使用的光源,為了實現使用該光源的設備的小型化以及輕量化而要求該光源薄型化。因而,用作光源的發光裝置本身也需要小型化,因此,開發了各種被稱作側視類型的方式的發光裝置。該側視類型的發光裝置一般構成為,將發光元件載置于具備具有底面和包圍該底面的內壁的凹部的封裝,引線框的一部分作為外部端子而被從封裝內部朝外部引出。
為了使這樣的側視類型的發光裝置小型化,主要使高度(厚度)方向小型化。并且,對發光裝置而言,伴隨著縮小尺寸而使得發光元件與內壁之間的距離極其接近,存在因從發光元件直接射入到封裝內壁的光而導致封裝變色、使用壽命縮短這樣的問題。作為用于解決這樣的問題的改善對策,例如已知有如下技術:以將引線框的一部分折彎而使其沿著封裝的內壁的方式形成發光裝置,由此遮斷朝封裝內壁射入的光,從而防止封裝的變色(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5372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34295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以往的發光裝置構成為在對置的側壁面的兩側設置引線框的一部分來作為反射面,由此在維持高輸出的同時實現小型化,但卻要求維持高輸出并進行尺寸的進一步縮小。
本發明是鑒于應對上述要求的情況而完成的,其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高輸出并且能夠進一步實現小型化的結構的發光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所涉及的發光裝置形成為以下所示的結構。即,發光裝置具備:封裝,該封裝由樹脂形成,且具有具備底面和包圍該底面的內壁面的凹部;引線框,該引線框設置成在上述底面露出;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引線框上;以及密封樹脂,該密封樹脂設置于上述凹部內以密封該發光元件,上述引線框具有反射面,該反射面形成為沿著上述內壁面中對置的對置側面的一方的側面露出,上述反射面設置成與上述底面所成的角度大于上述對置側面的另一方的側面與上述底面所成的角度。
根據這種結構,發光裝置與以往的具備在對置的側面分別設置的反射面的結構相比較,僅在側壁的一方形成反射面,因此,能夠減薄沒有反射面的側面的側壁,能夠更薄地形成封裝整體的壁厚。此外,發光裝置與以往的具備在對置的側面分別設置的反射面的結構相比較能夠進行高輸出。即,發光裝置通過改變對置的一方的側面的反射面和另一方的側面的角度而實現高輸出。即,在發光裝置中,當從凹部沿照射方向照射來自發光元件的照射光時,由反射面反射的照射光被從凹部的開口照射,并且,照射到作為封裝的樹脂的側面的照射光從凹部的開口沿照射方向傳遞,或者能夠朝向反射面傳遞光并由該反射面反射而沿照射方向照射。因而,能夠高效地從凹部的開口照射來自發光元件的照射光,因此能夠實現高輸出。
此外,上述發光元件設置成,從上述封裝的內壁面到外壁面的作為側壁的樹脂的厚度設置成,形成上述對置側面的一方的側面的側壁的厚度厚于形成上述對置側面的另一方的側面的側壁的厚度。
根據這種結構,發光裝置能夠朝形成反射面的側壁適當地填充樹脂,并且與以往的具備在對置的側面分別設置的反射面的結構相比較,能夠進一步減小(減?。┓庋b。另外,在發光裝置中,在使突出部朝不具備反射面的一側突出并減薄側壁來作為實際安裝面的情況下,例如當朝產品組裝時其他的部件不會與較薄地形成的一側的側壁接觸,因此作為封裝的強度變大。
進而,在上述發光裝置中,發光元件設置于上述底面的相對于上述對置側面的對置方向上的中心靠向上述反射面側的位置。
根據這種結構,在發光裝置中,能夠增長從發光元件發光并照射的照射光到達封裝的由樹脂構成的側面的距離,能夠進一步防止樹脂的劣化。
并且,在上述發光裝置中,發光元件在上述底面的長邊方向上分離地設置有多個。
根據這種結構,在發光裝置中,由于從多個發光元件照射光,所以能夠實現更高輸出。
此外,在上述發光裝置中,形成為如下結構:在上述發光元件分離地設置有多個的情況下,上述反射面分離且相鄰地設置于與該發光元件對應的位置,使得上述封裝的樹脂的內壁面在該相鄰的反射面之間露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04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