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修復礦山重金屬鉛污染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17110.1 | 申請日: | 2012-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77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朱雪梅;楊遠祥;邵繼榮;楊占彪;楊海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吳彥峰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修復 礦山 重金屬 污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涉及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修復礦山重金屬鉛污染領域。。
背景技術
鉛鋅礦產資源開發將井下礦石搬運到地表,并通過選礦和冶煉,改變了礦物的化學組成和物理狀態,從而使重金屬開始向生態環境釋放和遷移,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由地球化學鏈、食物鏈進入生物體,給礦山及其周邊地區居民的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甚至社會和諧帶來嚴重隱患,因此對礦區污染土壤的生態恢復就顯得十分重要。
四川省漢源縣有著豐富的鉛鋅礦資源,近年來,鉛鋅礦的開采、運輸、冶煉、尾礦堆積等活動對礦區周圍土壤產生嚴重的鉛鋅污染,影響其植被的恢復,特別是尾礦庫及渣場植物恢復困難,修復漢源鉛鋅礦區污染土并恢復植被具有重要意義。
對土壤污染的各種修復治理技術中,植物修復具有可在污染現場進行、成本相對低廉、可改善土質等優點,但也存在著土壤中重金屬植物有效態濃度低和超富集植物生物量較小等不足,限制了植物修復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環境友好且有效的修復礦山重金屬鉛污染的方法。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修復礦山重金屬鉛污染的方法,將尼泊爾酸模與黑麥草混種、尼泊爾酸模與白三葉混種、黑麥草與白三葉草混種,或尼泊爾酸模、黑麥草和白三葉混種于礦山鉛污染的土中。
作為優選,種植時以20g/m2的密度將植物種子撒入土壤中,后蓋一層薄土,以不暴露種子為準。
尼泊爾酸模為蓼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粗壯,莖直立,高50-60厘米。分布在甘肅、陜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和西藏;緬甸,亞洲南部也有。生于山谷濕地。全草入藥,能解毒清熱,治便結;
黑麥草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株高30-90cm,花期5月-7月,各地普遍引種的優良牧草,生于草甸草場,適合各地栽植,該植物為鉛、鋅的富集作用較強;
白三葉草學名白車軸草(又名白三葉、白花三葉草、白三草、車軸草、荷蘭翅搖),豆科植物,短期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無毛,莖長30-60cm,花期5月,果期8-9月,原產于歐洲和北非,現全世界均有栽培,中國江蘇有栽培;東北、河北、華東及西南都有栽培。
本申請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上述三種植物具有一定的鉛污染修復作用。同時為了提高土壤中重金屬植物有效態濃度和超富集植物生物量,發明人特別采用混種方式。發明人研究發現,混種使植物生物量等增加的原因在于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形態結構的互補作用能提高作物對土壤養分、水和光等資源的有效利用。用不同植物混種達到提高植物的重金屬吸收效果,可為植物修復技術修復污染土壤提供一條新思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精選三種礦山鉛污染修復有效植物,并通過混種提高其土壤中重金屬植物有效態濃度和超富集植物生物量,實現有效地修復礦山重金屬鉛污染,同時混種的方式,可增加礦區植被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功能,發揮長期的有益效果。操作方法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環境友好。
附圖說明
圖1是不同混種方式下3種植物鉛、鋅轉運系數對照圖;
圖中橫坐標表示不同處理,縱坐標表示轉運系數,其中橫坐標中的CK為未種植植物土壤,AB為尼泊爾酸模與黑麥草混種,AC為尼泊爾酸模與白三葉混種,BC為黑麥草與白三葉混種,ABC為尼泊爾算木、黑麥草和白三葉混種。
具體實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71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小葉片內弧面砂帶磨床
- 下一篇:一種活性炭纖維吸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