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透皮給藥的鈦實心微針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16602.9 | 申請日: | 201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6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申昱;曹常印;楊楓;于滬平;董湘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G1/00 | 分類號: | B21G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實心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塑性成形技術,特別涉及用于透皮給藥的鈦實心微針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主要的給藥方式是口服和注射。口服藥物由于在腸胃中的吸收和肝臟的首過效應,大大影響了藥物對作用部位的實際效力,同時有些藥物還會對腸胃帶來傷害。注射不但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痛感,同時還需要專業人員操作,甚至會出現皮膚的局部損傷甚至感染,不適應長期及需要精確控制的緩釋給藥。
經皮給藥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皮膚由外至內分為三層: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其中表皮中的角質層是藥物經皮吸收的最大屏障。為此人們采用了多種物理化學的方法以促進藥物的經皮吸收。諸如離子導入、電穿孔等物理方法,經皮吸收效果顯著,但多數需要依賴有能量來源的電控性設備,對皮膚的損傷較大,且用藥者無法自行獨立使用。而化學促滲劑則對大分子藥物的經皮吸收效果不明顯,且一般有較強刺激性。
比較而言,微針透皮給藥是一種介于皮下注射和透皮貼劑之間的給藥方式。微針也屬于物理促滲技術,是由不同方法制作而成的尺寸在微米級的針狀結構,通過對皮膚進行無痛致孔處理,在皮膚角質層產生微小孔道來提高藥物的滲透性,從而大大提高藥物尤其是大分子的經皮吸收量;同時由于針尖尺寸較小,對皮膚幾乎沒有損害,且使用方便不需要專業人員操作,適合個人獨立操作。
微針有實心針和空心針兩種類型。在使用過程中,對于實心微針通常采用如下給藥方式:(1)先將微針陣列刺入皮膚形成空洞,再將含藥貼敷在治療部位;(2)在微針陣列表面涂覆藥物后,刺入皮膚持續釋藥。對于空心微針通常是采用微注射的方式輸送藥物,適用于液態和治療劑量要求更大的藥物。另外,空心微針還可以用于經皮進行微量體液的抽取與檢測。
制造微針的材料有聚合物,單晶硅和金屬等。現有聚合物微針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材料強度不夠,不易刺穿皮膚的角質層。單晶硅材質堅硬,易脆斷,雖然有文獻報道其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現在還不屬于常規的醫用材料,是否能夠適用于生物醫藥方面還有待進一步考證。金屬用于制造針灸針或注射針頭已有千百年歷史,因此適合制造低成本,大批量微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透皮給藥的純鈦實心微針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應用塑性成形技術,增強微針的使用性,降低工藝難度,易于實現批量生產。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透皮給藥的鈦實心微針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加工所述鈦實心微針制備所需要的模具;
B、鈦板預處理;
C、將所述預處理后的鈦板放置于模具間,采用墩擠的方法制備得到所述的鈦實心微針。
應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得到微針進行觀察,測量微針尺寸是否達到預期要求。
優選地,步驟A中所述加工具體為:用線切割方法加工出平面凸模和帶有凸臺特征的凹模,然后對所述凹模和凸模進行磨削加工;所述帶有凸臺特征的凹模上設置了與所述鈦實心微針尺寸相同的凹部。
優選地,步驟A中所述加工具體為:用激光加工出平面凸模和帶有特征的凹模。
優選地,所述凸、凹模的表面粗糙度等級為0.2,上下表面平行度等級為0.01mm。
優選地,步驟B中所述預處理具體為:將鈦板加工至尺寸為2mm×2mm~3mm×3mm、表面粗糙度等級為1.6~6.3,清洗。
優選地,所述清洗采用酒精進行清洗。
優選地,步驟B中所述鈦板為純鈦板。
優選地,步驟C中所制備的實心微針尺寸為直徑100μm,長度100~200μm。
優選地,步驟C中所述墩擠是通過拉伸機來實現的,所述拉伸機的壓力為2~10K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制備微針的方法為塑性成形,是通過材料的流動得到所需要的微針形狀的,沒有材料損失;同時,該制備方法利用模具成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藝難度,有利于批量生產。
2、采用鈦合金或純鈦作為材料提高了微針的生物相容性;采用針頭與基底一體,提高了微針使用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用凸凹模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制備的鈦實心微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凸模,2為鈦板,3為凹模,4為微針,5為微針基底。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660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