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光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16362.2 | 申請日: | 201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33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小柳津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芝照明技術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1S2/00 | 分類號: | F21S2/00;F21V23/00;H01L25/075;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張洋 |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縣橫***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 模塊 | ||
本申請案享受2012年5月31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號2012-125323的優先權的利益,該日本專利申請案的全部內容援用于本申請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模塊(module)。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已使用了包括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省電的發光元件的照明裝置作為照明裝置。包括發光元件的照明裝置例如與以往的白熾燈泡等相比較,可利用更少的消耗電力來獲得更高的亮度或照度。
此處,包括發光元件的照明裝置有時在發光模塊上,搭載有發光色不同的多種發光元件。在此情況下,從照明裝置輸出的光成為如下的光,該光是由從搭載于發光模塊的多種發光元件各自輸出的光混合而成。換句話說,從照明裝置輸出的光的發光色成為對多種發光元件各自的發光色進行混合而成的顏色。
然而,在所述先前技術中,多種發光元件各自所輸出的光的輸出平衡(balance)有時會發生變化。例如,若搭載于發光模塊的發光元件的溫度特性或電流特性不同,則當利用驅動電流的變化來對明亮度進行調整時,或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來自發光元件各自的光輸出的平衡會發生變化。
即,若多種發光元件各自的溫度特性或電流特性不同,則各發光元件的發光量的變化會隨著溫度上升而變得不同。結果,若發光元件的溫度上升,則發光元件各自的發光量會以各不相同的變化量而發生變化,結果,從發光模塊輸出的光輸出的平衡發生變化。
發明內容
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群,具有第一發光元件,且串聯地連接有多個所述第一發光元件;以及第二發光元件群,具有第二發光元件,且串聯地連接有多個所述第二發光元件,而且與所述第一發光元件群并聯地連接,所述第二發光元件與所述第一發光元件相比較,相對于溫度變化的發光效率的變化率及電壓的變化率更大。
實施方式的一例的發光模塊及照明裝置發揮了如下的有利的效果,即,能夠抑制多種發光元件各自所輸出的光的輸出平衡的變化。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安裝有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照明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安裝有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照明裝置的橫剖面圖。
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電氣配線的圖。
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中的各發光元件的發光色的反射的圖。
圖6是表示發光元件的溫度與發光效率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圖7是表示發光元件的驅動電壓與溫度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圖8是表示紅色LED與藍色LED并聯地連接時的電路圖的一例的圖。
圖9是表示紅色LED與藍色LED串聯地連接時的電路圖的一例的圖。
圖10是表示圖8所示的電路圖與圖9所示的電路圖中的溫度與色溫的關系的一例的圖。
圖11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
1:基板
2a~2c:藍色LED
3a~3c、5a~5c:密封部
4a~4c:紅色LED
6a~6c、8a、8b、8c:配線
6a-1、6b-1、6c-1、8a-1、8b-1、8c-1:電極
9a-1、9a-2、9b-1、9b-2、9c-1、9c-2:接線
10a~10c:發光模塊
11:本體
11a:凹部
12a:燈頭構件
12b:金屬眼部
13:外罩
14:控制部
14a、14b:電氣配線
14a-1、14b-1:電極接合部
15a、15b:固定構件
25、26:關系
100a~100c:照明裝置
A:箭頭
B-B:剖面
D1:距離
D2:厚度
H1、H2:高度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對實施方式的發光模塊及照明裝置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中,對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且將重復的說明予以省略。再者,以下的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發光模塊及照明裝置僅表示一例,并不對本發明進行限定。另外,以下的實施方式也可在不矛盾的范圍內,適當地加以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芝照明技術株式會社,未經東芝照明技術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63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