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15099.5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1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杜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杜志剛 |
| 主分類號: | G21B1/05 | 分類號: | G21B1/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積 能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屬于原子核能利用領域,特別適用于清潔無污染的氫能的開發和利用。
背景技術:目前的氫能利用主要集中在燃料電池,液氫火箭等氫氣和氧化反應利用,而氫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氫彈,通過全面檢索,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氫核能利用處于研究階段的是“托馬斯”,非常復雜,即利用超強磁能,還利用高溫激光,其成本非常昂貴,其安全性和可控性還在研制當中,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發明了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
發明內容: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其特征是:利用內外兩個導電球體,外球體內表面上有成千上萬個放電尖端指針,所有放電尖端指針都指向球心,在外球內部的底部安裝有內球支架,內球支架由超高溫耐火材料棒構成,內球安裝在超高溫耐火材料棒頂部,正好處于外球球心上,導線的一極與外球體內表面中的放電尖端指針相連接,導線的另一極通過超高溫耐火材料棒內部與內球體相連接,外球體與內球體之間充滿高壓惰性氣體,內球體的內部裝有核聚變氫氣;當內外球通電并調整電壓,使外球體內表面上的成千上萬個放電尖端指針向球心上的內球體放電形成電弧,同時電弧將內外球之間的高壓惰性氣體電離成高溫等離子體,使每個放電尖端指針產生的等離子均在1萬度以上,由于外球內部凹形結構,其產生的等離子高溫能量的輻射熱及熱傳導和震蕩疊加放大均指向球心上的內球體上,使內球體溫度達到幾億度到幾十億度,從而使內球體中的氫氣原子核相互擠壓并實現核聚變,放出大量核能。
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該方法輕而易舉地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超高溫等離子狀態,并使溫度達到6000度以上。
2、因電弧電離惰氣并使電弧和惰氣實現高溫等離子狀態,從而產生1萬度左右的等離子狀態,因高溫等離子體在電弧形成的空間產生,因此解決了不需要耐高溫材料的問題。
3、可輕而易舉地實現無污染大規模制造微型氫彈工業爆炸,特別是用于大型露天礦物爆破開采。
4、可用多種電源實現超高溫等離子狀態,甚至可使用干電池與電容器電路,就能實現高溫等離子電源。
5、方便、簡單易于實施,氫核反應裝置可大可小,便于攜帶、運輸和使用。
6、由于外球體內表面為凹形結構,外球體與內球體之間的等離子高溫體等產生熱輻射、強光線、熱傳導等相互疊加震蕩共振放大的能量均指向內球體,從而進一步促進內球體內的溫度壓力進一步升高,使氫核之間的相互聚合反應更加強烈,從而實現了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
7、特別是現有材料在等離子態形成前,完全能滿足制造和生產的需要,堅持到產生核反應,由于核反應是在皮秒狀態下瞬間產生,因此內外球體在瞬間被核能熔毀。
附圖說明:
附圖為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示意圖。
1、外球體;2、外球體內表面上的放電尖端指針;
3、內球體;4、內球支架;5、導線;6、電源。
具體實施方式:現以附圖為例說明:一種聚積能量的裝置,是利用內外兩個導電球體(3)和(1),內球體(3)由耐火材料構成的內球支架(4)支承,與內球體(3)相連接的導線(5)通過內球支架(4)內部引出外球體(1)外,導線(5)的另一端和電源(6)及外球體(1)上相連接,從而構成回路,外球體內表面由許多放電尖端指針(2),放電尖端指針(2)指向球心,內球體很小,內外球體由電源(6)和導線(5)相連接,內球體(3)中儲放定量的核聚變氫氣。內球體(3)位于外球體(1)的球心位置,內外球體(3)和(1)之間充滿惰氣,當接通電源(6)后,外球內表面上的放電尖端指針(2)與球心上的內球體(3)表面之間放電,同時激活兩球體(3)和(1)之間的惰氣電離,并產生高溫等離子體,使內球體(3)上溫度升高到上億度,促使內球體(3)內氫氣發生聚變反應同時放出巨大能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杜志剛,未經杜志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509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三層疊加式密鑰管理技術的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方法
- 下一篇:可調滑移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