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玻璃制品生產用雙工位壓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13365.0 | 申請日: | 2012-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5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繼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繼成 |
| 主分類號: | C03B11/05 | 分類號: | C03B11/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玻璃制品 生產 雙工 位壓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玻璃機械制造的領域,一種玻璃制品生產用雙工位壓床,主要用于車燈、路燈、工礦燈、太陽能、家用照明燈具等的光學玻璃透鏡和玻璃制品的生產。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生產光學玻璃透鏡等高要求的玻璃制品時,存在產品表面灰點、皺紋、縮水、變形、產量低、操作繁瑣等問題。
現有光學玻璃透鏡和玻璃制品行業的4工位壓床的機床由機身液壓系統、電氣系統、旋轉裝置(即轉盤)、氣動部件等部分組成,工作流程為接通電源、氣源--4個模具輪流放到電爐口加熱--將模具安裝到轉盤上(其中,陰模的開口向上)--放料,腳踏開關啟動--裝有切刀的下壓頭(起支撐模具作用)上行--上壓頭下行,壓制到位--裝有切刀的氣缸下行,切斷玻璃棒后回程--上、下壓頭回程--壓床操作工翻轉陰模后開始脫模--轉盤旋轉至第二個模具--動作循環。
上述壓床具有以下缺點:(1)最少同時需要4個模具,一般5個,一個備用。模具多,模具制作成本高,安裝模具繁瑣。(2)模具不能在壓床上加熱,在電爐口加熱好后,再把熱模具逐一裝到壓床上。耗時費力,而且不能準確掌握模具溫度。溫度過低時,易導致產品炸裂;反之,溫度過高時,模具表面易被氧化,產品表面起霧狀。(3)由于切刀單向工作以及壓床本身結構決定刀片寬度比較大,整體穩定性差,所以切斷玻璃棒時,產生的粉塵、碎渣很多,同時由于陰模的開口向上,易附著雜質,使產品表面異物、灰點比較多。(4)產品壓制時,陰模開口向上,容易積聚灰塵等異物。(5)壓床操作工多,操作繁瑣。(6)沒有調節產品保壓時間的功能,產品保壓時間不夠,導致產品縮水和變形,對光學配光影響大,一致性差。(7)雖說4工位壓床的轉盤上安裝了4個模具,但壓頭只有1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使用簡便、適于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的玻璃制品生產用雙工位壓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玻璃制品生產用雙工位壓床,包括:上下固定設置的上、下臺面,上臺面上設有一對液壓缸或氣缸,該對液壓缸或氣缸的活塞桿下端分別相連有活動臺面,各活動臺面的底面上設有上模具,下臺面上設有與各上模具同軸且上下相對設置的下模具,各活動臺面的一側設有上刀架,各上刀架的正下方設有下刀架、上、下刀架上分別設有適于上下配合的切刀。
所述的各活動臺面的上端設有用于控制上刀架上下位移的上氣缸;各下刀架設于所述的下臺面的上端,下臺面的下端設有用于控制下刀架上下位移的下氣缸。
所述的上、下臺面通過一對平行設置的立柱固定連接,各活動臺面的外側端滑動套設于立柱上,所述的一對活動臺面之間設有導向柱,該對活動臺面的內側端面上設有與該導向柱活動配合的圓弧形缺口。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上模具為陰模。
所述的上、下模具中都設有溫度傳感器、電熱裝置和水冷裝置;所述溫度傳感器與一控制器相連,控制器適于根據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的上、下模具的溫度,并控制電熱裝置和水冷裝置的工作狀態,以使上、下模具的表面溫度恒溫。
所述的電熱裝置為分別設于所述的上、下模具中的電熱棒或電熱絲;所述的水冷裝置為分別設于壓床的液壓缸或氣缸活塞桿與所述的上、下模具相連接的接頭中的與循環水泵相連的水冷管路。電熱棒或電熱絲、以及循環水泵的工作狀態由所述控制器控制。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的上、下刀架可以根據磨具大小調節距離,所述的上、下刀架上的切刀分別貼于上、下模具的邊緣設置。上下刀架都有獨立的驅動和控制,根據生產需要作調整。
上述雙工位壓床的工作方法,包括:將端部呈熱熔軟化狀態的玻璃棒置于下模頭上,然后控制上模具下行,上模具壓制到位后保壓2-10秒,同時控制上、下刀架動作并切斷玻璃棒,然后控制上、下刀架復位,保壓完成后控制上模具復位,然后進行脫模。
在所述壓制和保壓過程中,控制器通過溫度傳感器分別檢測上、下模具的溫度,并控制電熱裝置和水冷裝置的工作狀態,以使上、下模具的溫度保持在設定的范圍內。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
(1)本發明中的上模具為陰模,即上模具的開口朝下,可減少灰塵、雜質等異物粘附,可在生產時避免對產品外觀損傷,有效減少產品表面麻點,基本杜絕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非常嚴重的產品邊緣有料頭料紋的情況,同時脫模時無需翻轉模具,簡化了操作步驟且更便于脫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繼成,未經劉繼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33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乒乓球拍
- 下一篇:選擇性調節CB2受體的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