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11570.3 | 申請日: | 2012-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15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謝丹平;劉曉偉;李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蘇運貞;裘暉 |
| 地址: | 510655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污染 沉積物 原位 生態 修復 復合 生物 促生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河涌的生態修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
背景技術
用于防洪、排水、航運的天然河道或是人工水道、人工湖泊等,被稱作河涌。河涌底泥是眾多水中營養物、污染物遷移轉化的載體,為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元素,是水體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
由于城市河涌的功能特殊,接納了大量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等,污染物經沉淀、吸附、生物吸收等多種途徑遷移進入底泥中,并不斷地被積累,導致底泥污染物濃度高出上覆水體幾個數量級。底泥受到污染后,大量的有機物質被分解礦化導致水生生物缺氧。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限制了底泥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從而導致河涌生態系統退化,對污染物抗沖擊的能力下降,河涌水體發黑發臭。同時沉積物與上覆水體間不停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環境的改變可以引起污染物質的解吸、擴散重新進入上覆水體,從污染物的“匯”變成污染物的“源”。因此,底泥的修復成為防止河涌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
現有的底泥修復技術分為異位修復技術及原位修復技術。異位處理技術是指將受到污染的底泥采用挖掘處理,然后運輸到一個經過各種工程準備的場所進行修復。異位修復技術采用將污染物徹底清除出系統的措施,可有效的減少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物輸出,降低了河涌二次污染的風險,但由于其費用昂貴、污染物殘留、破壞水體本身生態環境、污染狀況反復出現等缺點,不能從本質上杜絕河涌的污染,因此原位修復逐漸取代了異位修復技術成為研究熱點。原位修復技術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或生物方法以減少污染沉積物的體積,減少或降低污染物量以及污染物的溶解度、毒性或遷移性,從而降低污染物的釋放。原位修復技術中使用較多的是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原位植物修復技術、原位生物組合修復技術、原位固化/穩定化處理及原位化學處理等。
原位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可有效地降低由于疏浚導致的底泥再懸浮風險,減少底泥向周圍環境轉移的污染物總量;其次,原位修復技術所需要的費用較低;最后,原位生物修復技術可永久性地減小底泥體積、降低污染物毒性,并且可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遷移。因此原位生物修復技術正迅速地被廣泛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用于污染河涌沉積物原位生態修復的復合生物促生劑,由氧化劑和生物促生劑組成;
所述的氧化劑為過氧化鈣或硝酸鈣中的一種或兩種;優選為氧化鈣和硝酸鈣按質量比1:1混合得到;
所述的生物促生劑包括氨基酸、小分子有機酸、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所述的生物促生劑含有如下成分:按每升計算,含有賴氨酸0.09~0.375g、異亮氨酸0.075~0.325g、色氨酸0.09~0.325g、甘氨酸0.045~0.09g、谷氨酸0.09~0.375g、葡萄糖0.006~0.03g、乳酸鈉0.006~0.03g、檸檬酸鈉0.006~0.03g、木糖0.003~0.012g、D-半乳糖0.003~0.012g、0.9~6.75mg維生素B1、0.9~6.75mg維生素B12、1.5~11.25mg維生素C、NaH2PO42.4~7.2g、KCl?1.49~4.48g、NaCl?1.17~3.5g、MgCl21.9~5.72g、EDTA?9~16.5mg、FeSO40.9~1.65mg、(NH4)Mo7O4?0.014~0.039mg、CuSO4?0.28~0.48mg、CoCl2?0.3~0.51mg、CaCl2?1.06~1.74mg、ZnSO4?4~7.5mg和MnCl2?0.1~0.21m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未經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15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三極管驅動式防盜報警系統
- 下一篇:藥物誘導的亞細胞結構疫苗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