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制備金屬陶瓷的粉末顆粒及金屬陶瓷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11502.7 | 申請日: | 2012-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6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顏焰;陳輝;萬武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9/00 | 分類號: | C22C29/00;C22C1/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龍***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制備 金屬陶瓷 粉末 顆粒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金屬陶瓷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Ti(C,N)基金屬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Ti(C,N)基金屬陶瓷是一類以Ti(C,N)粉或TiC與TiN的混合粉為硬質相主要原料,以Co、Ni、Mo等金屬為粘接相原料,且通常還加入有WC、TaC、NbC、Mo2C、VC、Cr3C2等過渡族金屬碳化物為添加劑經過粉碎、混合—模壓—燒結所形成的復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其中,粘接相金屬的選擇范圍較寬,如CN102046823A(申請人: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的專利文獻中就提出可在鐵族金屬中任意選取。
目前,為提高Ti(C,N)基金屬陶瓷的硬度、斷裂韌性和抗彎強度,本領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過渡族金屬碳化物的添加方面,其中,尤其以WC的添加最為常見。單純采用機械混合的方法添加WC后,雖然燒結時可在硬質相上形成由(Ti,W)(C,N)復合固溶體所構成的環形殼層,但該環形殼層通常并不完整,以至硬質相中一部分的Ti(C,N)和粘接相金屬直接接觸,引起硬質相脫碳等問題,使金屬陶瓷的斷裂韌性和抗彎強度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增強增韌的Ti(C,N)基金屬陶瓷的制備方法,以及實施該制備方法時所使用的粉末顆粒和該粉末顆粒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金屬陶瓷的制備方法包括的步驟為:
1)制備粉末混合物
原料的組份及配比(重量百分比)
由Ti(C,N)粒芯及WC包覆層構成的粉末顆粒:?60%~70%
鐵族金屬:?????????????????????????????????10%~20%
除WC以外的過渡族金屬碳化物:???????????????其余
按照上述組份及配比,將所述粉末顆粒、鐵族金屬以及過渡族金屬碳化物進行粉碎并混合,制得粉末混合物;
2)成型
通過壓力成型將上述粉末混合物制成壓坯;
3)燒結
將上述壓坯置于真空或保護氣氛中進行燒結,冷卻后即得到所述金屬陶瓷。
上述方法中所使用的作為硬質相原料的粉末顆粒是由Ti(C,N)粒芯及WC包覆層構成的,即由WC包覆Ti(C,N)所形成的顆粒。而現有Ti(C,N)基金屬陶瓷的硬質相原料則為Ti(C,N)粉或TiC與TiN的混合粉。相比于現有單純采用機械混合的方法添加WC,本發明通過物理包覆的方式實現了在Ti(C,N)顆粒的表面覆蓋一層WC,因此,在燒結過程中,Ti(C,N)與WC的界面形成較完整的(Ti,W)(C,N)環形化合物,(Ti,W)(C,N)在粘接相金屬中溶解占位從而阻礙Ti(C,N)中的Ti、N、C原子的擴散,有效抑制Ti、N、C原子在粘接相中的溶解和析出,降低了碳氮化鈦在粘接相中的溶解度,減少碳氮化鈦在粘接相中溶解析出再長大導致的N分解,增強碳氮化鈦的穩定性,使碳氮化鈦晶粒細化,提高金屬陶瓷的硬度和強韌性。
具體的,所述鐵族金屬選自Co、Ni、Fe、Cu中的一種或幾種。
具體的,所述過渡族金屬碳化物選自TaC、NbC、Mo2C中的一種或幾種。
其中,所述WC包覆層的重量最好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的10%~40%。這是因為,若WC包覆層的重量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小于10%時,難以實現WC對Ti(C,N)的完全包覆,因此對材料力學性能的提高并無十分明顯(但仍有一定提高);而若WC包覆層的重量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大于40%,則會因材料硬度的下降而使金屬陶瓷的性能達不到最理想的范圍。
此外,所述粉末顆粒的平均粒徑最好為3微米~6微米,以使制備的金屬陶瓷具更有優異的力學性能。
上述方法中的成型、燒結過程可采用現有的工藝和手段。壓力成型可以選擇模壓、等靜壓、擠壓和軋制等方法。
本發明的用于制備金屬陶瓷的粉末顆粒,其由Ti(C,N)粒芯及WC包覆層構成。
基于已陳述的理由,所述WC包覆層的重量最好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的10%~40%。
更優的選擇是WC包覆層的重量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的20%~30%。試驗表明,當WC包覆層的重量占每單位粉末顆粒重量的比例處于上述區間范圍內時,Ti(C,N)基金屬陶瓷在硬度、抗彎強度和斷裂韌性方面均明顯優于現有金屬陶瓷。
基于已陳述的理由,所述粉末顆粒的平均粒徑最好為3微米~6微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15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