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有雙壓氣機的發動機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10610.2 | 申請日: | 2012-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8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鐵;許敏;黃偉;王家盛;高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B37/007 | 分類號: | F02B37/007;F02B37/12;F02B2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壓氣 發動機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內燃機領域的渦輪增壓系統,特別是一種帶有雙壓氣機的發動機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提高,發動機增壓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中大功率的發動機大都采用渦輪增壓技術,以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消耗率。渦輪增壓系統的兩種基本型式為定壓增壓系統和脈沖增壓系統。定壓增壓系統,各缸共用一根容積較大的排氣管,排氣管系結構比較簡單,渦輪當量流通面積較大,排氣管內壓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壓力大小僅與發動機的負荷和轉速有關,不同缸數柴油機的增壓系統可以進行統一設計。定壓增壓系統在高速工況時,泵氣損失較小,渦輪效率較高,性能較優;但是在低速工況時,不能充分利用排氣脈沖能量。脈沖增壓系統,依據各缸發火順序,將排氣不發生干擾的兩個氣缸或三個氣缸和同一根排氣管相連接,排氣管系管徑較小,渦輪當量流通面積也較小,排氣脈沖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況和瞬態工況性能較好;但是在高速工況時,泵氣損失較大。由此可見,如果一臺發動機的渦輪當量流通面積可以隨著工況的變換而變化,高速工況時使渦輪當量流通面積變大,低速工況時使渦輪當量流通面積變小,這是較為理想的。
經過對現有技術文獻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號ZL200820226936.6,專利名稱:一種渦輪增壓器的壓氣機并聯增壓裝置,該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壓氣機殼體可變的裝置,能較好地兼顧發動機的高低轉速工況;但是其殼體的變化需要一套專門的控制機構,從而使增壓系統結構變的比較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帶有雙壓氣機的發動機系統,使增壓系統可以自我調節,較好地兼顧發動機的高低轉速工況,而且結構簡單,不需要專門的控制機構。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包括:第一吸氣管、第一壓氣機、發動機進氣管、發動機、發動機排氣管、第一渦輪、第一出氣管、第一連接軸、容積腔、容積腔上壁面、容積腔下壁面、容積腔左壁面、容積腔右壁面、容積腔前壁面、容積腔后壁面、彈簧、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第四連接管、第五連接管、第一貫穿管、第二貫穿管、移動體、第二壓氣機、第二渦輪、第二吸氣管、第二出氣管、第二連接軸和第六連接管,第一壓氣機的進出氣口分別與第一吸氣管的出氣口、發動機進氣管的進氣口相連接,發動機的進出氣口分別與發動機進氣管的出氣口、發動機排氣管的進氣口相連接,第一渦輪的進出氣口分別與發動機排氣管的出氣口、第一出氣管的進氣口相連接,第一壓氣機與第一渦輪通過第一連接軸相連接,容積腔的橫截面為長方形,容積腔上壁面、容積腔下壁面、容積腔左壁面、容積腔右壁面、容積腔前壁面、容積腔后壁面固接為一體,第一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進氣管、容積腔上壁面相連通,第二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進氣管、容積腔左壁面相連通,第三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排氣管、容積腔左壁面相連通,第四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壓氣機的出氣口、容積腔右壁面相連通,第五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渦輪的進氣口、容積腔右壁面相連通,第六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排氣管、容積腔下壁面相連通,第二吸氣管的出氣口與第二壓氣機的進氣口相連接,第二出氣管的進氣口與第二渦輪的出氣口相連接,第二壓氣機與第二渦輪通過第二連接軸相連接,移動體安裝在容積腔內并與容積腔的內壁面密封接觸,第一貫穿管、第二貫穿管均貫穿移動體的左右兩壁面,移動體的下壁面通過彈簧與容積腔下壁面相連接。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第四連接管、第五連接管、第一貫穿管、第二貫穿管均為等截面圓管且內徑均相同,第二連接管的軸線與第四連接管的軸線重合,第三連接管的軸線與第五連接管的軸線重合,第二連接管的軸線、第三連接管的軸線、第一貫穿管的軸線、第二貫穿管的軸線均在同一平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06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預扭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低錳鐵基形狀記憶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