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視化相陣火災報警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310226.2 | 申請日: | 2012-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57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金舟船舶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00 | 分類號: | G08B17/00;G08B2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0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視化 火災 報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災報警系統,具體涉及一種可視化相陣火災報警系統,用于復雜環境空間內的火災早期預報警和火災報警。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火災報警系統采用的探測技術主要有煙感探測、一氧化碳探測、火焰探測、感溫探測等,這些技術雖然成熟廉價,但由于無法非接觸探測物體的溫度變化,而火災發生過程通常是從溫度升高開始,同時或逐步產生煙霧或明火現象,而且無論何種火災過程,溫度升高是火災必備因素,所以一般探測技術在火災發生后才能發出警報,且誤報率較高可靠性較低。而無論是閃燃、著火、自燃、爆炸等燃燒種類,其引發的必要條件之一均與適當的溫度有關,起火點溫度升高是導致火災的主要因素,所以監測和控制易燃物周圍的溫度場是預防火災隱患和火災早期探測最敏感、最可靠的技術。紅外熱成像火災探測技術雖然直觀可靠,但其高分辨率熱成像芯片由于被測目標物體各部分的紅外輻射的熱像分布信號非常弱,缺少可見光圖像那種層次和立體感,因而需進行一些圖像亮度與對比度的控制、實際校正與偽彩色描繪等處理,經過處理的信號送入到視頻信號形成部分進行數據轉換并形成標準的熱成像視頻信號,最后通過電視屏或監視器顯示被測目標的紅外熱像圖,其復雜的技術導致成本高昂,特別是熱成像芯片對工作環境溫度要求較,在較高溫場所,為保證探測精度,往往需要加裝水循環等制冷裝置,如“SAT-CK350-W紅外熱成像監控系統”為適應在惡劣環境下(主要針對高溫)進行監控的水冷型紅外熱像儀,探頭就帶有水冷套的機殼,大大限制了其運用的范圍,目前一般僅運用在探測環境較單一的森林和城市等大空間遠距離的專業防火上,同時熱成像疊加視頻成像的顯示方式會大大影響視頻的顯示清晰度,嚴重影響對視頻圖像的正常查看。霍尼韋爾國際公司B·E·科爾發明的專利200810171454.X紅外火災探測系統,雖然考慮到高分辨率熱成像芯片成本高、火災早期報警,復雜環境中使用等因素,但該發明無可見光圖像匹配,不便于隨時設定各視域報警參數和直觀觀察,其多透鏡列陣對焦和透鏡遮擋的實現成本很高,運行可靠性差,難以大批量推廣。
因此,研制出成本低廉、可視化、智能化、可定位、視頻畫面清晰、易于操作、維護方便、適用復雜空間、具備早期火災探測功能的火災報警系統就顯得十分重要。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復雜環境,分區域探測和顯示溫度變化,分區域設定報警參數,兼容各種火災探測信號數據,帶自學習功能,成本低廉的可視化相陣火災報警系統,以實現火災報警的早期化、可視化、智能化、系統化、并可以大大降低系統的誤報率和成本。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視化相陣火災報警系統,包括探測終端和監控終端,其探測終端包括熱輻射陣列傳感器,可見光攝像機,外部報警數據接口模塊,信號復合處理傳輸模塊,探測終端可以是一組也可以是N組,監控終端由數據傳輸模塊和數據儲存處理器及顯示單元組成,探測終端經過信號線連接至監控終端的數據傳輸模塊,探測區域的實時溫度以數值列陣的形式在顯示器上顯示。
所述的熱輻射陣列傳感器是主要結構為紅外光敏元列陣和透鏡組成的傳感器,通過透鏡的聚焦作用使傳感器的每個光敏元對應探測每個單元區域的紅外輻射計量,并轉化為電信號,最終以單元區域的平均溫度或熱輻射量數值的形式,供監控終端處理和列陣顯示,其透鏡與可見光攝像機透鏡匹配,以保證熱輻射傳感器陣列每個單元探測的實際位置與視頻圖像顯示的位置一致,具有成本低廉和適應較高工作環境溫度的特性。
所述的可見光攝像機可以是普通攝像機也可以是全景攝像機。
所述的外部報警數據接口模塊是可以將煙感、一氧化碳、過載、短路、線感溫度等其它與火災相關的信號接入并轉換成系統統一數據格式向監控終端傳輸外部報警信號的接口裝置,可以是接入一路信號也可以接入N路信號,其信號可以經過復合信號傳輸模塊與視頻信號及熱輻射陣列傳感器信號通過一路信號線傳輸至監控終端,也可以單獨一路傳輸至監控終端。
所述的復合信號傳輸模塊是具備將熱輻射陣列傳感器、可見光攝像機、外部報警數據接口模塊的信號經處理后能夠合并至一路信號線傳輸到探測終端功能的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金舟船舶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金舟船舶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1022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