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離子液體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06911.8 | 申請日: | 2012-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55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應玨;盛恩善;翟洪金;倪小明;徐華麗;于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句容寧武新材料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5/26 | 分類號: | C08G65/26;C08G65/28;C07C43/13;C07C41/03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陳揚 |
| 地址: | 2124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離子 液體 催化 廢油 合成 多元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用對環境友好的離子液體催化劑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離子液體作為一種對環境友好的催化劑和綠色溶劑,受到廣泛的應用。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材料的重要原料,廣泛用做城市供熱管道、石油化工管道、冷藏設備、空調客車等的隔熱保溫材料。其制備方法一般用多元醇作為起始劑與氧化烯烴反應制得,但此種方法生產成本較高,尤其在當今石油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尋找石油的副產物之一氧化烯烴的替代物或者減少其用量,催化合成聚醚多元醇已成為當今化工界的緊迫任務。
本發明則合成了一種堿性離子液體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離子液體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該方法選擇地溝油作為氧化烯烴的替代物,用離子液體做為催化劑,催化合成聚醚多元醇,不但能使地溝油變廢為寶,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離子催化劑的引入,降低了反應溫度,提高了催化效率,并且對環境友好,易于回收利用,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離子液體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將堿性離子液體做催化劑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將地溝油在110~130℃?下抽真空3~6?h,?然后加入吸附劑,加入量為地溝油的0.1-2%,攪拌1~3?h,吸收雜質,經過濾后得到精制的廢油脂;
2)?將廢油脂或廢油脂與植物油的混合物與多元醇或胺類化合物或兩者的混合物作為共起始劑加入反應器中,廢油脂或廢油脂與植物油的混合物:多元醇或胺類化合物或兩者的混合物的重量比為=1:20-1:5;然后加入起始劑總重量0.2%~3%的催化劑,在80~130?℃下加入共起始劑總量的0.2~6倍重量的氧化烯烴,壓力維持在0.05~0.6MPa;然后脫氣、精制得到聚醚多元醇。
本發明中,所述催化劑采用咪唑的氯化鹽與氫氧化鉀、氫氧化鈉、胺堿性化合物bmimOH堿性離子液體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其中bmim[Cl]與NaOH的物質的量比為1:1~1:2。本發明推薦其物質的量比為1:1-1:1.5。其中bmim[Cl]與KOH物質的量比為1:1~1:2。其中bmim[Cl]與CH3NH2物質的量比為1:1~1:3.5。其中環氧化物與三氯氧磷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5:1。
本發明方法合成的主要路線如下:
催化劑1
式1
催化劑2
式2
催化劑3
?????
式3
本發明首次將堿性離子液體做催化劑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廢油脂與氧化烯烴的反應溫度為70~100?℃,降低了能源消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方法所得產品的總收率在85~98%,通常可以達到90%以上。
2)、本發明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劑催化效率高,易分離。
?3)、本發明中催化劑的原料廉價、且工藝簡單,有較好的工業化前景。
4)、本發明的合成及催化劑的制備過程對環境無污染,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
本發明方法工藝簡單,反應時間短,廢料利用率高,對環境友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離子液體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該方法將堿性離子液體做催化劑催化廢油合成聚醚多元醇,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將地溝油在110~130℃?下抽真空3~6?h,?然后加入多孔性硅酸鎂顆粒作為吸附劑,加入量為地溝油的0.1-2%,湖北棗陽永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攪拌1~3?h,吸收雜質,經過濾后得到精制的廢油脂;
?將廢油脂或廢油脂與植物油的混合物與多元醇或胺類化合物或兩者的混合物作為共起始劑加入反應器中,廢油脂或廢油脂與植物油的混合物:多元醇或胺類化合物或兩者的混合物(重量比)=1:20~1:5;然后加入起始劑總重量0.2%~3%的催化劑,在80~130?℃下加入共起始劑總量的0.2~6倍重量的氧化烯烴,壓力維持在0.05~0.6MPa;然后脫氣、精制得到聚醚多元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句容寧武新材料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句容寧武新材料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0691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